尿为肺之药,痰为肝之药,汗为心之药:欲长寿,先识三药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3-25 11:28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聊尿与肺、痰与肝、心与汗之间的关系。

在前些日子,本订阅号发布了《屁为脾药, 尿为心药, 泪为肝药! 三药在手得长寿》《汗为肺药,眠为胆药》两篇文说,给您聊了身体排出物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这些文说,在网友中引起了不小反响。但是,也有些看官指出,以上论述不见得全面。比如说那心,和心相关的东西,难道只有我们的小便吗?没有其他的吗?古人明明告诉我们:“汗为心液”,怎么能只把尿看作心药,而忽略了汗的意义呢?

其实,本订阅号的有些笔法,是为了表述方便和形象,确实谈不上多么全面。因此,我们今天给您补充一篇。这就是“尿为肺之药,痰为肝之药,汗为心之药”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来说说尿为肺之药。

以前咱们说过,排汗和解决肺疾之间,关系密切。实际上,尿和肺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说,临床上常有一些老年人,中医诊断为癃闭,就是小便特别费劲。现代医学诊断,往往会查出“前列腺增生”。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我们常常会考虑到肺气不足、或者肺热壅盛的问题。

原来,肺,在中医里被视作“水之上源”。脾胃运化来的精微物质化作津液,上输于肺,再经过肺气的推动和宣散,陈洒于全身。这个肺,就是一身水液流行的源头,故而说是水之上源。如果一个人肺气不足,或者里面有痰热之邪,那水液的输布就失去动力,小便就会排出困难。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它的原理,就像茶壶盖上的小孔,被堵住了一样。肺这个“孔”被堵住,身体这个“茶壶”就倒不出水来。

所以说,要想治疗癃闭,很多时候从调肺开始。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为了调肺气,医家会把尿的正常与否,看做重要指标,通过利水道的办法,来改善肺的功能。比如说一些肺积水的患者,常常用利尿剂来治疗。当然,也有一些肺心病患者,不能随便用利尿药,否则容易加重病情。总之,从古老的中医理论来看,尿和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确是客观存在,且值得我们注意的。

再来说说“痰为肝之药”。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其实,痰湿的形成,是很多脏腑共有的责任,绝非只是脾肺两脏所为。这里面,肝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古人说“肝为生痰之枢”,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肝,主疏泄。一身气血津液的输布是否畅达,要看肝疏泄之能是否正常。肝疏泄得不好,津液输布出现障碍,我们就会生痰。这就是所谓气滞则生痰。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说,有些精神压力大,或者情绪不太好的人,常常感觉嗓子眼有痰咳不出来。这就是因为肝郁气滞,痰气搏结于咽喉所致。

所以说,我们总讲除湿、除湿,其实除湿怎么除啊?关键之一是要缓解压力,让自己有好心情。这是除湿的基础。但是很多人对此不太在意。

所以我们说,对于痰湿较多的人,尤其是整天咳痰、嗓子眼里黏黏糊糊、体胖、乏力,同时还感觉腹胀、容易失气、心情不舒之人,要注意调肝了。怎么调?从行气化痰开始。痰,作为病理产物,淤阻于体内,是会影响到气机的疏泄的,自然也会影响到肝的功能。所以,祛痰就能行气。行气,才会解郁。解郁,才能调肝。如果我们的痰湿状态得到很好改善,那也就意味着,咱们肝气,顺了。

接下来说“汗为心之药”。

您要记住,我们汗水和心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人对“汗为心之液”的说法不太明白。其实,这很好解释。汗,为津液的一种。津液和血液,又是同源的,可以互相转化。而血液,又为心所主。所以,我们的心和汗之间,是有一条关系链的。如果出汗太多,就会有很多血液转化为津液。这样血不养心,就会出现心脏疾患。古人有血虚之人严禁发汗的训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才有那么多运动员,在挥汗如雨的时候猝死。这就亡汗导致亡血亡心的结果。

所以说,从保养心脏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对出汗这件事放之任之。虽然必要的健身运动,出汗排毒,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不能过量。尤其是有心脏病疾患的人,更要慎重出汗。特别是心气虚弱,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平时自汗、盗汗的人,更要想办法补心气、固肌表、止汗。这样才能让心气不至于随汗过多流失,心脏健康才有保证。这对于一些老年的、常年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以上,便是对“尿为肺之药,痰为肝之药,汗为心之药”的解读。它不见得全面,也不见得精准,但是可以让我们知道,尿和肺之间、痰和肝之间、汗和心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日后的养生保健,大有益处。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