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是医者无情?还是患者绝情?

文 / 医馆视界
2019-03-16 05:11

01

我们知道,《老中医》播放至今,翁泉海上了两次法庭,两次被患者家属诬陷。

第一次,患者秦仲山无药可治,命不久矣,可是他的哥哥苦苦哀求,翁泉海没法只好开了个安慰方。不想患者家属给其服错了药,导致患者当夜毙命,秦家不分青红皂白就将翁泉海告上了法庭。

哪怕后来他们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不但不还翁泉海清白,甚至想偷偷毁灭证据,恩将仇报。如果不是在赵闵堂的劝说下,怕把事情弄大,恐怕还不知悔改。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翁泉海无罪释放,但也深受影响,尤其是诊所的生意,无人敢问津,其他患者对翁泉海也是避而远之。

比如孕妇胎死腹中的案例,若不是葆秀试药,翁泉海不弃,以及患者病不等人,恐怕患者家属始终不会低头,仍会把翁泉海归为草菅人命的庸医之类。

第二次,因为一个狂犬病孩子。孩子被狗咬,妈妈以为是一般伤口没在意也没说出来,说是怕孩子他爸担心。等孩子发烧了,她才和孩子爸爸一起把孩子弄到诊所。翁泉海一时查不出原因,后来孩子开始抽搐狂躁,才恍然,问孩子是不是被狗咬过,孩子妈妈才说是有个伤口。此时虽然病情明了,但为时已晚。

翁泉海跟孩子的爸爸说,孩子没办法治了,送来太晚了。家属追悔莫及,跪地苦苦哀求,甚至拿刀架在脖子上,逼迫翁泉海开方救治。情急之下,翁泉海只好无奈答应,顶着担罪的风险,开了个镇静安神的方子。

孩子最后死了,尸检说是中毒而死,于是家属就大闹诊所,并拉横幅以警他人,控诉翁泉海治死了他孩子,把之前翁泉海跟他的对话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这后来的事,其中有翁泉海的仇人在背后操纵,现实中可能不会如此。但家属毕竟还是干了昧良心的事,明知是自己延误病情,明知孩子已无力回天,明知医生是被迫开方,最后也明知中毒与翁泉海无关,可是他们还是把他告上了法庭,且迟迟不肯说出实情,哪怕他们是怎样挣扎在利益蛊惑中。

许多网友表示,“不知感恩的患者。”“这就是人心啊,现实啊。”“做一名医生不容易啊,医生都是被这样的人逼得无情的。”

两次的遭难,翁泉海都跨过来了,尽管患者如此对他,可是他丝毫不改初衷。要不然有了第一次,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赵闵堂多次劝过他,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傻傻往枪口上撞,可他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辈子恐怕改不了了。

所以后来遇见武神医,为了好友,为了患者,为了中医,他甚至拿女儿的终身幸福作赌注,去和武神医周旋到底。

02

现实中,“翁泉海”的化身太少了,但是不懂感恩,不分青红皂白的患者却很多,因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很多,甚至是暴力伤医。

就像在曾经的推文中,杏林居士沈文朋介绍的:他一个朋友的叔叔,中医、卫生院院长,十年前一个重症患者被医院拒收找到他,他叔叔本来不给治,但是患者夫妻跪下请求,他叔叔也说用药可能救命,可能致死,这对夫妻说死马当活马治,并签了免责书,什么结果都接受。最后人死了,患者妻子报警,他叔叔差点坐牢。

沈文朋表示,医生救治病人,谁来救医生?尤其是“作为当局打击对象”的民间中医,他们更是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许多时候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硬着头皮,无奈选择绝情。

另有某位医生介绍,工作多年,曾见过有患者因为不听劝阻执意上厕所而引发心梗猝死,家属追打医生;也曾听说过,某粉碎性骨折患者出于经济考虑,要求医生给他用便宜药,结果医生用了国产的固定钢板后,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家属把医生告上法庭。

而那些暴利伤医,乃至杀医的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情景太过戳心。哪怕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也感化不了一些蛮不讲理、铁石心肠的人。

正是太多这样的事,让医生更加寒心,让医患关系更加冰冷,信任指数直降,潜在的矛盾一触即发,时不时掀起一场舆论地震。

作为一名医生,俨然成了高危职业,不仅要救人,还得要学会自救。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王正荣曾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的医生群体更苦、更累。医生一上午要看几十个病人,相当于几分钟要看一个。有时候医生忙得连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但是这并不是患者所了解和体会的,他们因为自身的病痛可能也无暇去顾及医者,此时若碰上医生的稍加怠慢,便很容易加深彼此误解,医患关系再次僵化。

就这样,医生与患者心心相印的路,说远,不远;说不远,又很远很远。

当然,那些无情,没有医德的医生也是有的,尤其是那些为牟取一己之私,欺骗患者的无耻之徒。

但不能把某一个不良医生的行为,归结到医生这个整体。我们应当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全心为患者的好医生也很多。

不管怎样,患者应当给予医生足够的理解,患者承受的是个人的病痛,而医生面对那么多患者,承受得远不止如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医生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圣人,许多时候看似无情却多情,也“只有不喜不悲,才能当得起大喜大悲。”

【更多精彩,感谢您关注“医馆视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