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别不当回事!其实都是疾病的信号

文 / 51养生网
2019-03-15 09:28

足跟痛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休息后缓解,或运动后加重,症状易反复发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脚后跟容易疼?别不当回事!其实都是疾病的信号!

1、骨质疏松/骨刺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导致足跟疼痛的因素是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衰败和退变。随着年纪增长,骨质逐渐衰败,不如年轻时那样坚固,行走或者站立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炎

人在走路或跑步时,每前进1000米,脚跟就要着地大约1000次。长期持续站立或跑步会使位于足弓部的足底筋膜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足底筋膜炎。人们足跟痛大多都跟足底筋膜炎有关。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发人群。

3、腰椎出了问题

由于年龄的增长,腰骶部的马尾神经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性病变变形后引起了压迫‘窜痛’,从而导致下肢不适的。

初期表现就是整个后脚跟底板疼,严重的还会伴有半个臀部凉、无知觉,大腿外侧麻、小腿麻等症状。

4、肾虚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教你一个动作对抗足跟疼痛——推墙压腿

保持双手伸直,手掌推墙,双腿前后分开约一步半的距离,两脚脚尖向前,脚跟贴地。前腿成弓步,后面小腿后肌有拉扯感为宜。维持30~60秒,每日两次,能强化小腿肌肉,降低脚底压力。

最后,本家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脚后跟疼,但是脚并没有被拉伤扭伤,也没有肿和受伤,对此他们感到奇怪,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骨质增生或者是其他疾病。所以,脚后跟总是疼,千万别不当回事。

疼痛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种警告,告诉我们这里出了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哪里痛就是哪里有问题,但凡是也有例外,有一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可不是这样!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左手臂没有缘由的突发疼痛,并伴有胸痛症状,千万别当作是劳累引起的骨科问题!

大量的研究发现,左侧手臂疼痛是心脏骤停的征兆。这种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抬起手臂却十分困难。

疼痛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传到大脑皮层后人体就有了相应的感觉。心脏病发作引起的疼痛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左侧的神经造成的。

所以,如果出现出现了左臂疼痛,千万别简单的以为就是胳膊疼,这可能是心脏在拉警报!

测一测你的心脏老了吗?

1.将手向前伸直,接着斜放下45度,此时静脉往往呈怒张状态。如果手向上举45度,静脉依然明显,呈怒张状态,提示我们患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可能较大;

2.经常感觉到心慌、胸闷

3.一旦劳累的时候,经常感觉心前区疼痛,或者左臂放射性疼痛;

4.早晨醒来的时候,如果起身较快,会感觉胸部难受;

5.饭后胸骨后不适,有微胀的感觉,甚至冒冷汗;

6.晚上睡觉的时候胸部憋闷,不能平躺;

7.走路时间稍长或者速度稍快的时候感觉到胸闷、气喘、心跳加速;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那就是在提示我们,心脏可能已经出了问题了。

通心血管两个反射区

舌头,心脏的反射区

症状:有些冠心病老人有时会感到舌头发麻;脑供血不足的老人有时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言语不清楚的情况;

『做法』

1.将舌头伸出来再马上缩回去,反复20~30次;

2.舌头向左右来回摆动20~30次;

3.在口中做5~8次顺时针、逆时针搅拌。

既然心脏的异常在舌头上有所反应,那么通过活动舌头、锻炼舌头,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活动舌头相当于给心脏按摩,给发动机上润滑油,为健康保驾护航。

老年人心脏功能不是太好,容易出现冠心病、脑部缺血等状况,这套舌头操,能够促进整个人的血液循环,对护心很有帮助。

手臂,贯通心包经

人的身体有两条与心脏有关的经络,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心主神明,心经和神智有关;心还主血脉,主要与心包经有关。心包是心脏的护卫,能“替主挡邪”,凡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要从心包经入手解决。

『经络位置』

心包经的走向是从心脏出发,经过腋窝,沿手臂内侧的正中线到达指尖,途中有天池、极泉、内关、劳宫等穴位。

『方法』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

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腰椎管狭窄症,提起这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不熟悉的,也会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腰椎管狭窄症的证候,很多人可以说都是经历过,因为不知道,所以有了相应的症状也是不会太在意。

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腰椎管狭窄症这种疾病常见的几种症状,一些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症状。

第一种是患者喜欢蜷缩成一团,或者喜欢弯着腰蹲着,这两种都是由于腰椎管狭窄导致的,因为在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在蜷缩着的时候,人的神经从脊椎中出来的通道都扩大了,这样人就会感觉到很舒服,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了腰椎管狭窄,还自嘲自己患上了“懒癌”。

除了喜欢蜷缩着躺着,或者喜欢弯着腰蹲着之外,腰椎管狭窄患者可能还会喜欢骑自行车等能够弓着腰的活动,这些都是腰椎管狭窄的主要表现。

除了上述的一些小习惯或者说是小症状之外,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下面所叙述的一些症状。

1、腰痛

因为腰椎管狭窄,这就可以理解成房子小了,当房子小了的时候,里面的神经就会受到挤压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腰痛。

2、下肢放射性的疼痛

这个还是可以接着第一点来说的,患者的神经受到压迫之后,就会出现沿着的疼痛,也就是下肢放射性的疼痛。

3、间歇性的跛行

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什么叫做间歇性跛行呢,这样的患者就是走一段路,走着走着就突然间走不了了,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再接着走,患者停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疼痛,间歇性跛行除了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表现之外,还是糖尿病出现下肢血管闭塞之后的主要表现,这就需要结合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了这种患者可以通过适应性的锻炼,使得自己的腰背部肌肉得到放松,也使疼痛得到缓解。

第一种锻炼方法就是游泳

游泳总的蛙泳和仰泳是不错的选择,这两种泳姿都是可以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因为在水中,人的肌肉是完全舒展的,可以作为一些肌肉紧张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第二种运动是小燕飞

小燕飞是一种瑜伽动作,具体的做法就是俯卧在地面上,然后抬起头,向后伸出双臂,这个动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拉伸脊柱,不仅仅可以用作腰椎管狭窄症的辅助治疗中,也可以用在长时间的坐着工作之后,可以缓解腰部的疲劳之感。

针对腰部的问题,脊柱的问题,这里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那就是:拖得越久,风险越大。比如腰椎管狭窄症,拖久了,最后当狭窄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的时候,离瘫痪,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