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文 / 金华佗中医
2019-03-15 03:01

总有人抱怨有熊孩子的地方,就像是大型施工现场。有些情况下,你并不是遇到了熊孩子,而是遇到了多动症患儿。如果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定,智力正常却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并且如此持续半年以上,那很可能是患了小儿多动症。今天金华佗给大家介绍中医上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一些方法。

知识背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常被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针灸就是其中之一。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王烈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小儿多动症案

案例:男童,五岁。1年前家长发现其动作行为与一般儿童不同——患儿起床后即无理取闹, 至吃饭时坐不住, 平时喜弄闹表、半导体, 出入门过猛,甚至常在墙上、书面上随意绘画, 到室外则活动任性, 不避危险, 善喜爬高等等多种妄为动作。而蹊跷的是——其智力正常。检查时, 病儿喜弄诊器, 多动不安, 但于纸上划圈尚圆, 临别时主动说"再见"。脑电图正常。服过镇静剂无明显疗效。

这里我们再对照一下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1、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备下列6条):

(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无终;

(3)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4)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

(5)常遗失生活必需品,如作业本、书、笔、玩具等;

(6)常回避或极其厌恶家庭作业;

(7)易被外界刺激吸引;

(8)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2、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下列3条):

(1)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2)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

(3)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4)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其显著改观。

3、冲动任性(至少具备下列1条):

(1)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2)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3)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

(4)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则做恰当的反应。

4、7岁前起病。

5、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等。

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

王烈教授治疗方法:耳针法取穴脑干、肾、肝、心,1日1次,留针20分钟,10日1疗程。内服汤剂: 当归10g,远志10g,郁金10g,白芍10g,牡蛎10g,龟板10g,地龙10g,珍珠母10g,生地10g,紫贝齿10g,水煎服,1日分3次用。连续治疗1个月,病情基本稳定。复用:石菖蒲10g,桑葚子10g,何首乌10g,熟地10g,山药10g,牡蛎10g,仙茅10g, 日1剂, 水煎服用20日。

先天不足心肾伤,后天失养肝阳亢

《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又有《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这些大多是中医经典中对于小儿多动症一些临床症状的描述。多数医家认为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疾病发生与心、肾、肝密切相关。

先天禀赋不足多因妊娠之时孕妇突受惊恐,或体虚有疾,影响胎儿,使小儿素体心肾亏损,髓海失养,肾精亏虚,髓海失充,元神失藏,故而出现神思涣散,动作笨拙;后天失养多因小儿本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若加之被训斥后气滞肝郁,郁而化热,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从而可见性情执拗,冲动任性,兴奋不安。

益肾强脑补先天,平肝滋阴补后天

对于小儿多动症患儿,治疗上多先用平抑心肝、滋水涵木之法,以缓多动、稳定心神;然后重在益肾健脑,以调和阴阳平衡。故而王烈教授病案用方中,初选用牡蛎、珍珠母、紫贝齿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品,配合白芍、龟板、生地柔静,滋阴之品。其中牡蛎乃化痰、平肝潜阳之圣品,白芍可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捍,镇摄与柔静相伍。待病情平稳,选用桑葚子、何首乌、仙茅等以益肾健脑、滋阴熄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何首乌既能补阴而熄风,又能补阴血。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头针+体针,治疗多动症

在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方面,张家维教授提出"髓海论"之说,认为小儿多动症为"髓海有余"之证,采用"飞针法"减少针刺疼痛,总结出以头针为主,结合体针的方法。取穴上主穴为百会、风府、四神聪、神庭、率谷、印堂、素髎。注意力不集中者配本神、内关、神门;行为表现活动过多者配大椎、譩譆、心俞;情绪不稳、烦躁甚者配太冲、合谷、劳宫。同时梅花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取神门、脑干、心、肾、皮质下、枕等。

国医大师贺普仁以"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和"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攻克了许多疑难病。对于小儿多动症,贺老善于应用大椎、腰奇、攒竹、譩譆穴。大椎穴、腰奇穴为督脉循行线上的穴位,督脉属阳,取之以抑制阳盛而达调理阴阳;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历来医家安神之要穴,有镇惊安神之功;譩譆是治疗神志病变的效穴。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

目前西医治疗小儿多动症还存在诸多副作用,相比之下中医的针药结合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中医治疗多为镇静平肝配合益肾补脑,从而调理阴阳平衡。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安笑然.王烈教授治儿童多动症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1992(01):3.

[2]裴文娅,林国华,张家维.张家维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经验述要[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03):192-193.

[3]王桂玲,赵因,谢新才,冯毅.国医大师贺普仁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09):807-809.

看看中医怎么治“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