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荨麻疹了!抓把大葱糊上,真能好?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2-10 08:07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临床实用中药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一个话题,这就是如何应对荨麻疹。

这种皮肤病,来无影去无踪,不知何时起,又不知在何时去。据调查,有15%到20%的人,在一生中发生过荨麻疹。如此普遍的病症,相信看官在生活中,已经积累过不少应对之法了。

今天在这里,本订阅号想和您聊一个简单的调治办法,用的是大葱。方法如下——

准备葱白15根切碎,水煎,趁热内服。再取葱白20根,切碎,水煎待温,然后在局部湿热外敷。外敷这部分里面,可以加上一些其他药材。比如说风寒型的荨麻疹患者,可以加荆芥10克,甘草3克。风热型的,可以加大青叶、连翘各15克。若手头无此类专业药材,直接用葱白外敷亦可。此法治疗荨麻疹患者100例,全都获得了良效。

这个办法,最初载于1987年的《浙江中医杂志》。后,被收录在《临床实用中药学》等一系列中药学专著中。

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关系到中医学对荨麻疹的病因认识。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发病因素,主要认为和食物、药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化学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系。中医学则独辟蹊径,观察到荨麻疹来去无踪,可以引起剧烈瘙痒的特点,且发生在皮肤表面,因此将其发生和风邪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卫气不足,营卫疏懈,导致风邪外袭,搏结于皮肤所致。风邪,或夹寒,或夹热,这就使得荨麻疹有了风寒和风热之别。但不管怎么说,风邪之于荨麻疹,可算是一大缘由了。

既然如此,就要疏风了。拿什么呢?拿葱白。

葱白,作为中药材,最初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它性味辛、温,入肺经、胃经和肝经,善于发汗解表、通阳散结。它温能散寒,辛能祛风,所以对于风寒郁表者有效。风邪夹寒者尤为适宜。从中医角度看,有一类“寒冷性荨麻疹”,和风寒之邪郁表有直接关系,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在接触低温空气、冷水等时易发病,皮损不红,瘙痒持续存在,平时则可能畏风、怕冷。而除了这些,其他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借葱白祛风发散之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