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肝堵,口甜脾黏,口酸胃翻:嘴中异味因何故?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12-14 18:12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状诊断治疗学》、《症状辩证与治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的这篇文说,咱们来谈谈口中的异味问题。

这个话题,虽是老话题,但是由于受之困扰的人实在太多,故而总有人提及。故而,本订阅号今日撰文详述之。

第一个,先说说口苦。


口苦这个症状,应该说是相对常见的症状了。尤其是一些人,早晨起来口苦异常,觉得十分难受。口苦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是因为“肝堵”了。就是说,肝气郁滞不通,湿热之邪郁遏肝胆之气。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畅,则胆气上溢于口,形成了口苦。

所以说,这类人,往往有肝胆郁热的表现,比如口苦、口干、烦闷、眼睛发红、小便黄,舌苔色黄、舌边尖红等。整个人容易焦虑和急躁,生活中总有些许不平之事。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要清肝胆之热了。中医临床,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平时保健,可用夏枯草9克泡水代茶饮。这个我们过去常说,今日在这里不多谈了。

但是,口苦,偏偏又不是只因为肝胆之热。心火大了,也容易口苦。正所谓“苦入心”。当心火偏旺的时候,火性上炎,于是口苦。心火大的人,往往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咽干口燥,舌尖疼痛。这个时候,取莲子心一小把泡水代茶饮,可以起到疗效。

接下来,说说嘴巴里发甜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多见于肥胖人士。早晨起来,感觉嘴巴里甜滋滋的。夏天,或者阴雨较多的时候,症状明显。

这个情况,您要记住了,中医称之为“脾瘅”。就是说,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水湿之邪困于中焦,湿郁而化热。湿热之气上泛于口,就出现了甜滋滋的味道。

不过,这个湿热困于脾胃,还分两种情况。一种呢,是热邪重于湿邪。一种,是湿邪重于热邪。前者,甜味明显,或者甜中夹带一点酸味。后者,则甜味稍淡一点。前者的舌苔,可能比后者要黄腻一些。前者的小便,要黄于后者。后者的便溏症状,可能要重于前者。前者的调治,要清热化湿。后者的调整,要燥湿健脾。

所以说,对于这个口甜的调理,还需要辨证施治。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白扁豆,或者用藿香、佩兰各3克来泡水代茶饮,起到芳香化湿、醒脾行气的作用。

接下来,说说嘴巴里发酸。

请注意,这个嘴巴里发酸,可不是指胃里酸水返上来的情况。它说的是味觉的发酸,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有股酸酸的味道。严重的,甚至连口水都觉得是酸的。

我们知道,脾胃之气,通于口。所以这个嘴巴发酸,说到底,还是要从脾胃身上找原因。方才说过,湿热之邪上泛于口,容易形成口甜。而一旦脾胃中郁热日久,胃中积热上翻于口,就容易形成口酸。这类的人,常常夹杂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苔黄,胸脘胀闷、饮食减少等针状。仔细一检查,患者常常有胃炎、胆囊炎、肝炎等疾病。

也许您会问了。这个胃里的热,哪来的?除了先天体质因素外,一方面,和饮食习惯有关系。这个时候,要泄火泄热,消食导滞,方用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另一方面,要考虑肝脾不调,肝热乘脾。就是说,是肝经的郁热,“传染”到了脾胃。这个时候,要调和肝脾,方用黄连、吴茱萸。

最后说一个,就是嘴巴里发咸。

嘴巴里面发咸是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咸入肾。口里发咸,和肾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是“肾虚”所致。

我们都知道,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而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会导致口咸。怎么理解呢?肾阴虚者,肾中虚火妄动,肾水随虚火上泛于口,就形成了口咸。肾阳虚者,肾阳收摄、固涩之气不足,阳不固阴,肾水因之上法于口,形成口咸。对于肾阴虚者,自然要滋阴益肾清相火了,药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和黄柏。肾阳不足者,用温补肾阳的办法,药用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等。

总而言之,这个口中异味,作为中医症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的。但是在西医学里面,嘴巴里的异味,往往不能以疾病论治。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还是要拿起中医作为武器。我们撰文,把它详述如此,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