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气不足的人,要少喝水!

文 / 营养玩家
2018-11-29 20:15

适当的多喝水,这一理论,有很长时间了,有较大的影响力。没病时,多喝温开水,可以防病。有病时,多喝温开水,有助于消炎。这个说法,大体是不错的。但不是全对。

适当的多喝,到底是多少量呢。大约有三种计算的办法。一是,根据体重来。美国洛杉矶医药研究所的研究认为,每公斤的体重,应该补水40毫升。二是,根据排量来算。即便没有运动,人每天的汗液,大约也会损伤600毫升的水,再加上每天的排尿,加起来是2500毫升左右。三是,根据热量来计算。每一千卡的热量,大约需要1毫升。

总体来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2500毫升水。但这不是我们要喝的水。食物中大约有1000毫升水,体内新陈代谢大约会产生300毫升的水。因此,每天直接饮水,应该是1200毫升左右。如果你吃了很多,又或者是有较大运动量,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水。


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这个结论,适合于健康人。二是,这是一个均值,不适合所有人。三是,它没有一个季节的概念。所以,这个数字,它仅是一个参考,你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季节的情况,来作出相应调整。

喝水量,真正应该遵循的标准,并不是这个数字,而是自己身体的感觉和变化。约有三个参考因素。一是,是否口渴。渴了,一定缺水。不渴,未必是不缺水。二是,皮肤的干燥程度。皮肤干燥,喝水不一定有效,但一定缺水。三是,小便的状态。颜色浅,要少喝。颜色深,要多喝。小便次数多,排出疾病因素,要少喝。小便发烫,要多喝。

喝水怎么喝呢,一般认为,晨起时和睡觉前,喝半杯温开水,饭后一小时可大量喝水。其他时间,都是小口慢喝。运动过后,喝水速度不宜太快,怕呛着肺管子。

上面说的,都是喝水的基本知识,既包含了喝水的总量,又说明了喝水的次数和时间。但仍然只适用于健康的成年人。实际上,单纯讲喝水,是没有意义的。喝水,一定要与进食以及呼吸结合起来看。因为身体要生产能量,需要葡萄糖、氧气和水,缺一不可,且有严格的比例。

身体加工食物最难,加工水相对容易,加工空气最容易。食物变成葡萄糖,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因此进食后一个小时左右,才可大量饮水。大量的葡萄糖、大量的水,自然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李少波医师的真气运行法,建议在一日三餐一小时后,开始静坐练习呼吸。他是中医,并不懂葡萄糖、水和氧气的生化反应,他是用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食量少的人,饮水量自然也应该少。如果你吃得少,但喝得多,身体会很虚。同样的原理,如果你的气比较虚,你的心肺功能比较差,你同样不能多喝水。也就是说,气足有气足的平衡,气不足有气不足的平衡。

饮食气要保持平衡,可以调整饮水,也可以调整进食,还可以调整气息。中医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物理变化,比如风寒暑湿燥火。因为没有微观视角,无法探究微观的化学变化。但中医却对饮食气之间的关系,有较全面的认识。

中药的汤剂,其实就是有特殊功效的水。美国医学模式巴特曼先生,临床用水治病,喜欢在水里增补各种矿物质。中医的食疗,这是食补。中医强调补气,这是气补。食补、水补和气补,都是在调整饮食气的平衡。一般认为,气补是更好的进补方式。为什么呢,因为气不足,是一种常态。

哪些人是气不足呢,凡是湿气重,皆是气不足。湿热的人,是热量高,水湿重,是食多、水多、气少,需要气补。寒湿的人,是热量低,水湿重,是食少、水多、气少。需要食补和气补。这两类人,都不能喝太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