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死穴就在这:肝不好,所以胃不好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8-17 14:02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现代中医诊疗学》 作者:文君然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跟您说上一病,这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本来是慢性胃炎中常见的一种。有些看官可能不明白了,为什么要叫“萎缩性”胃炎?“萎缩”二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萎缩性胃炎,肉眼可以见到粘膜层变薄,黏膜皱襞平坦或者消失。镜下可以见到胃腺体部分消失。如果整个胃的黏膜都萎缩变薄了,就成了胃萎缩。我们可以简单理解,黏膜萎缩变薄,就是萎缩性胃炎的典型病理改变。“萎缩”的意义,大体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实事求是地说,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萎缩性胃炎往往伴随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一个叫做不典型增生,一个叫做肠上皮细胞化生。这两件事,和癌变有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癌前病变。

总而言之,这个萎缩性胃炎,挺严重。我们得好好想想办法。

办法在哪里?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祖国的传统医学。

在那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其中,最值得人回味的,是我们肝、胃之间的关系。

古人说,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可以克伤脾土。这就意味着,如果肝气不顺,反过来一定会伤害到我们的脾胃。肝气不顺,意味着情志不舒。情绪不好,和胃病之间的关系,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这就是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视丘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机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收缩,形成了一个贫血区。这个贫血区,让胃粘膜发生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这就引发了慢性胃炎。

尽管现代医学对它的认识比较透彻,但是就发现的时间而言,显然是我们的老祖宗认识得更早。因为在《素问》里面,先民就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这里面就包含了肝胃不和的问题。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中国人都主张,肝和胃是一对欢喜冤家。肝气条达,脾胃如常。肝郁化火,肝气横逆,则脾胃乃伤。两个脏腑,就这样相爱相杀几千年,未曾停止过。

接下来的问题是,肝和脾胃一旦“打起架来”,会产生怎样的光景呢?这便是肝郁化火、胃阴受灼。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肝郁容易化火,肝郁化火,将胃中阴液灼伤,于是形成胃阴虚。这时候患者的表现很明显,这就是胃脘部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有些发干,胃酸偏低、胃粘膜干燥、舌红少津,脉象弦细。同时,患者还可以能有肝郁气滞化火的一些表现,比如情绪急躁易怒、口苦、总喜欢叹气、睡眠不好、两肋胀而灼痛等。

看官,说到这你该明白了,对于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其根源,在于肝不好。因为肝不好,所以带着我们的胃不好。一把火,从肝烧到胃,形成肝郁化火,胃阴受灼,到头来吃苦的,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对于有上述胃阴不足症候的人来说,务必要想到调肝。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道理,一说就透了。问题是,我们如何调治呢?

在这里,我们给您您简单说一个方子。它原载于《浙江中医杂志》,是当代临床家的实践心得。组方如下——

炒白芍15克,乌梅15克,北五味15克,生山楂15克,佛手10克,苏子10克,苏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临证常有加减。

这里面,就体现出调肝滋阴的思路来。其中,佛手可以疏肝解郁。白芍柔肝养血。苏子和苏梗可以行气。如此,肝郁的问题可以解决。接下来再看,乌梅、五味子、山楂和白芍。这四味药酸甘化阴,一来可以养胃阴,改善胃阴不足的局面,二来可以滋补肝阴。如此,肝气得舒,阴津得补,大功告成。

总而言之,这作为基本方,对于肝郁化火、胃阴受灼的人来说比较适合。其表现,如前文所述,这里不再赘言。

不过,我们必须申明——我们对医家经验的介绍,目的只在于为病家提供参考,为医家提供建议。列位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进行。

好了。这篇文说,洋洋洒洒,一千五百余言,给您说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调治心法(当然不是全部)。希望我们的文说,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和启迪。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为您开放:jnym2016,欢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