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痤疮,先清理血中热邪!这张老方让血“冷静”下来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7-07-03 07:06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备急千金要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要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很多人为之苦恼,但又无可奈何的常见病——痤疮。闲言少叙,我们先把一张好方介绍给你——

犀角粉3克(现代一般用水牛角替代犀角),生地黄24克,芍药9克,牡丹皮6克。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即可。应用前,必须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调整用量,定夺疗程。以此方为蓝本进行治疗,效果是可以期待的。

列位看官,千万不要小看了上面这张小方剂。四味药虽然不多,但是组成了我国中医药史上夺人二目的一张好方,这就是源于《备急千金要方》里的犀角地黄汤。

这个办法凭什么治疗痤疮?列位看官,请听笔者慢慢道来——

列位看官,你知道为什么痤疮难治吗?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热邪入血分。说得形象一点,就是你的血太“冲动”了。本来,我们的血应该柔和、清平而宁静的。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生生不息地濡养身体。但是在热邪进入血分之后,我们的血仿佛换了一副脾气,变得暴躁、不安,甚至有些发狂。这个时候,就容易形成痤疮。如此说虽然有些形象,但也是蛮有根据的。君不闻《外科正宗》里说的好:“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淤滞不散”。可见,一个血热,带了包括痤疮在内多种问题,真真应了那句话——“冲动是魔鬼”。

既然我们的血如此冲动,那我们就要让它冷静下来吧。怎个冷静呢?这就要说到上面为您介绍的犀角地黄汤的化裁了。这张方是有名的能够清热养阴、凉血散瘀的好方,为清血热之著名方剂。为了很好地理解它,我们先看一句话吧。这就是“热入血分,耗血动血。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滋其阴则火不熄,不化其瘀则新血不生”。意思和明显,就是热邪一旦入血分,清热、滋阴、化瘀是治疗的根本。有了这句话做指引,这张方的深邃用意,我们就好理解了。

方中的犀角,本来指的是犀牛角。但是今天,我们多用水牛角来替代。犀角性味苦、酸、咸,寒,功在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可以说,犀角是一种特别有力量的凉血解毒之药,清热之功十分了得。古人对它的认识,则从犀牛这种动物的所谓“灵性”出发,认为犀角轻灵透发、清香走散,寒而不遏,堪称佳品。《本草经疏》则夸赞它有“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耳”。犀角用在这里,目的是清热凉血。

清热之后,我们还要滋阴。拿什么滋阴?我们用生地黄。关注我们“精诚名医汇”的人应该很清楚了,生地黄是一种滋阴凉血的要药,对改善肝肾阴虚有很好的效果。要想让血冲动的心情平复,给人家喝点水是免不了的。所以我们用生地黄招待它好了。

接下来,我们要化瘀血、生新血。列位看官,这血热,必然容易成淤。如果淤血不散,就没有新血出现,那我们的血就没有办法恢复正常了。所以,我们用到了芍药和牡丹皮。这里的芍药,根据“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的说法,当为赤芍。赤芍性味苦,微寒,入肝经,功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赤芍散瘀的功能,是这里重点应用的,也是极其卓越的。你看缪希雍就说得好: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还有那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也是功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滇南本草》说得好:“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由此可见,用赤芍和丹皮,可以凉血、和营、泻热、散瘀。其中的散瘀之功,是重点。

由此可见,这张古方,以清热、滋阴、化瘀三点为切入口,达到让血热平复的目的,使得冲动不堪的血冷静下来。如此,我们脸上的痤疮岂能不好?《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里“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之论,到这里算是有了真实体现。

但是,脸上起痤疮,也并非完全是血热。其他因素也是有的。那么,什么样的痤疮患者,适合用上面这个方法呢?列位看官请记得,这就是一吃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就加重、痤疮患处压痛明显,心烦、失眠,舌红苔黄,睡眠不安。这样多人,比较适合用上面这张方。应用前,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免药不对症。

全文完。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