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文 / 友吃
2017-06-29 22:05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古代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对28 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邀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 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在《本草》等古籍中也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煎熬复方中药就是发挥、综合多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和中餐采用多种食物原料烹饪,使用不同比例搭配的多种食物,发挥营养成分的综合协调作用如出一辙。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在古代,人类就对坏血病很熟悉,欧洲有关坏血病的记载始见于13世纪十字军东征。1498年Gama 号船绕好望角航行时,160名船员中有100名死于坏血病。患者牙眼出血,牙齿松动,有一点外伤就很难治愈,病人越来越虚弱,终致死亡。16——18世纪,这种病流行于经历长时期航海生活的人群中。坏血病是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 所致,由于这种病人体表被轻轻一碰就会出血或出现紫瘫,所以才被称为“坏血病”。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远洋船队却没有坏血病的记载。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料中了解到,在当时中国船队的食谱中,包括有用新鲜蔬菜制作的“泡菜”和用黄豆孵生,出的黄豆芽,以及饮料绿茶。中国船员正是食用了富含维生素C 的上述食物,才奇迹般地免遭坏血病的威胁。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食物综合营养功能的生动体现,也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深厚的科学内涵。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苡仁、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当作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古人还常将一种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一副中药复方的名方,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而中医方剂中将食物列入处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粟即小米(胃风汤),糯米(白虎汤、麦门冬汤),蛋黄(黄连阿胶散、排脓汤),豆豉(栀子甘草汤)等。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中国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也就是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中国古代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前人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很丰富的。“食药同源”的理念贯穿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发挥了重要的健康作用。

看过来,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

【往期精彩内容,点击标题开始阅读】

药食同源指的是什么?

夏日如何防中暑,潘医生有妙招!

中医话:药补不如食补

你气色这么差,可能就是少了这碗汤

友吃,你的膳食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