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次髎、白环俞治白带症

文 / 乐游健康养生汇
2020-12-15 00:10

I 导读: 白带一症多与湿邪有关,易从寒化、从热化,作者以针刺次髎、白环俞为主,根据寒热证型不同,辨证加减施针治愈了寒热两型白带症,辨证简明,操作简便。

针灸治疗白带症

作者/杨兆勤

仲景云:“带下有余,皆为湿化”言带证的形成, 多与湿邪有关,责之脾、肾、肝三脏,我在临床中,摸索针刺 次髎、白环俞为主,根据证型不同辨证加减施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湿滞体内,有湿从寒化为寒湿带症,有从热化为湿热带症之不同,故临床分为 湿热和寒湿两种类型。

  • 治疗方法:

寒湿型: 取穴:次髎,白环俞。配穴:配肾俞并加艾灸,灸的方法是用自制大艾盒灸,大艾盒是用木头做成,长30公分,宽20公分,中间用铁纱窗水平隔开。艾条四节,每节10公分长。用火点燃艾条一端放入木盒内铁纱窗上,把盖盖上后把艾盒放在腰部肾俞、次髎和白环俞穴处灸20分钟。此法简便省力,火力适中,患者感到舒服,疗效又好。

湿热型: 取穴:次髎,白环俞,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患者取俯卧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2寸毫针,进针1.5寸深,得气直达到小腹或前阴部。

寒湿型用平补平泻法,留针40分钟, 带针加灸30分钟; 湿热型用泻法,留针30分钟, 加火罐5分钟。两型在治疗时均每日针刺一次,七天为一疗程,间隔三天,再续第二疗程。

  • 病例介绍:

例1李××,女,50岁,1985年9月25日就诊。主诉:带下已9年,量多而稀,如米泔水,重时如解小便,虽经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伴发腰部冷痛、四肢无力、头晕、心悸等。

辨证:命门火衰,带脉不固,而致寒湿带下。

治则:温经散寒祛湿。

取穴:次髎、白环俞,配穴肾俞。用平补平泻法,留针40分钟,带针加艾灸20分钟。次日复诊,自述经针灸一次后白带稍减,腰痛大为减轻。治疗同上。

再经三次针灸,白带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同法治疗6天,一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例2姜××,女,25岁,1986年2月9日就诊。近两个月来带下量增多、色黄,心烦,口苦,纳差,两乳胀痛,大便干,小便黄等。脉弦微数,舌苔黄腻。

辨证:湿热下注。

治则:清泻湿热。

取穴:次髎、白环俞,配穴:三阴交,阴陵泉。用泻法,留针30分钟,带针拨火罐5分钟。经针刺4次已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 体会:

次髎、白环俞均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与肾相表里。肾司固藏,主气化,针刺可以直达病所,阻止湿邪下注胞宫,调整肾与膀胱之气而化湿邪。针刺肾俞加灸以达温经散寒祛湿之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亦属足太阴脾经,又是三阴经的交会穴,能调补脾肾固纳肾气。 针刺以上穴位,艾灸加火罐,以达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除湿的作用,故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摘自《中医研究》1988年6月第1卷第2期,作者/杨兆勤,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