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艾灸

文 / 就是健康
2020-12-08 09:36

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瑰宝,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它不但能美容、保健和养生,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病症的疗效也甚为显著。随着保健养生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艾灸越来越感兴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神奇的艾灸术吧!

灸疗的起源

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在春秋战国时代灸疗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灸法的分类

灸法一般可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大类。

艾灸法分为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非艾灸法分为灯火灸、吴茱萸灸、蒜泥灸、斑蝥灸和葱姜灸等。

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是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再根据需要制成艾炷、艾卷或其他,然后应用于临床。

在进行艾灸疗法中,通过艾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化学作用),随着艾火的热力(物理作用)透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免疫机能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机能体系而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之效用。艾灸疗法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艾灸的原料

艾草是艾灸的原料,人们又称其为“冰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艾草的茎、叶中都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赶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在我国中医学史上,早已把艾草当作药物使用,其消肿活血、祛寒湿的功效非常显著。艾叶还有抗过敏、止血、抗凝血、抗病毒、增强免疫、平喘镇咳、祛痰、解热止痛、镇静、抑制心脏收缩、护肝利胆、降压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艾草也被誉为百草之王。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灸材料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艾灸的功效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

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淤结自散。临床多用艾灸时发出的温热来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