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脚冰凉可用这种方法!

文 / 健康盛会
2020-11-25 09:24

现在北京天气明显急转直下,特别女性和老人大量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西医认为,手脚冰凉这种病症主要是由心血管系统障碍和体寒导致的,最初症状为肢端发凉、手如握冰、麻痒如蚁行感,然后是疼痛,慢慢的痛如针刺、入夜加剧,需捂在被窝中取暖,反复揉搓,稍能舒缓。

而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的“闭”即是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到四肢末端,因此容易手脚冰凉。中医还常说“不通则痛”,因此久而久之还会出现上述疼痛的症状。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多属阳气不足。又或者本身阳气并不虚衰,但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瘀滞在体内,不能到达手脚。

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比较弱,使得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秋冬出现手脚冰凉,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

简单来说,灸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中医认为艾之药性属辛苦温,归肝、脾、肾经。主要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针对手脚冰凉,我们可以艾灸大椎穴、风门穴

大椎穴,它相当于我们身体里自备的“小太阳”。

如《针灸甲乙经》中称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即手足三阳经和督脉在此汇聚。

大椎是督脉上的穴位,督脉具有统帅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之称,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在督脉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艾灸大椎可以疏通六阳经,使阳气运行通畅。

风门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又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别名热府。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疾病有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如《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会元针灸学》记载:“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

艾灸风门穴可以选择悬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使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但避免灼伤。

对于寒性疾病,艾灸颇为有效,所以对于冬季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可以经常做做艾灸,以提升体内的阳气。

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应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要循序渐进,坚持就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