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做不到这3点,效果大打折扣,方子宜艾灸

文 / 方子宜艾灸
2020-11-21 09:15

用艾灸调理身体,效果如何,有三个关键点:

  • 是否灸进去
  • 是否灸到位
  • 是否灸够量
  • 判断是否灸进去,主要是看有没有灸感。灸感的发生,是被灸者的身体主动吸收艾热而发生的。身体会主动吸收艾热,其深层含义,是被灸者的本神在,并且能指挥身体去吸热。所以,排除掉艾灸禁忌症后,有灸感时,都是可灸的。

    我们艾灸课学员艾灸常见的现象往往是身上有灸感的点很多,这些都是可灸的地方。但如何选择一个最优的点去灸呢?,就是气至病所的点,就是要以要让艾灸的能量能够很快到达病位的点为首选。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判断是否气至病所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艾灸完后,被灸者的个人感觉。特别是对于调理急症的情况,如果被灸者感觉到明显的好转,那一定是灸到位了。比如被灸者感觉头痛,艾灸完后头痛大减,甚至痛感完全消失,这一定是灸到位了!简单来说,有显著的效果,一定是灸到位了,就是气至病所了。

其次,我们可以看灸的时候,被灸者不舒服的地方有没有感觉。比如腹泻的话,灸神阙时,小肚子热热的,这个就是不舒服的地方有感觉。腹泻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却都离不开大肠,灸的时候腹部或是小肚子有热感,艾热就到病位啦!提醒一下,如果灸的时候,病位的疼痛感觉加剧或是伴随其它的非热灸感,一般提示正邪相争得厉害,这时候一定不要停灸,要继续灸下去,也不要换吸收点。至少要灸到这样剧烈的非热灸感消失,才能停灸,否则病容易复发,并且病势会更大。

做到艾灸的能量气至病所后,病能否灸好,就得看灸量够不够。

我们怎样去判断灸量够不够?

第一个方法是看被灸者的灸感。灸感发生时,我们说被灸的地方对艾条的热量很敏感,而当身体吸够了能量,这种敏感就会消失掉。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饿的时候就很想吃饭,如果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一样。灸够量时,被灸的地方对艾条的热量不再敏感,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敏消量足。

通常如果灸到吸收点敏消量足的时候,就是无论我们如何调整艾条的高度或是角度,被灸者都会感到表皮是烫的。此时就不要再硬灸下去啦,就像吃饱了再硬吃多几口饭,伤脾胃一样,灸够了再继续硬灸,就会伤阴,耗元气。

但是我们常见的施灸过程中,被灸的人感到烫,绝大部分都是施灸者把艾条拿得太低的缘故,可以拉高一点,再做一下手法,很快又恢复灸感。如果施灸者一直感到艾条被顶着,这时也不要轻易换点,可以把艾条抬高一点,在该点处反复做回旋的手法,并且将艾条由垂直于皮肤的状态,慢慢改成小角度切入。施灸过程中,高度和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施灸者要灵活变化,总的原则就是以被灸者灸得舒服放松为上选。


第二个方法是观察被灸的人的反应。这个办法很适合被灸的进入深度睡眠的人,特别是儿童。儿童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身柱穴和神阙。比如我们趁小朋友睡着时,给他灸神阙,怎么知道灸进去和灸够量呢(小孩子身体比较通透,灸进去就容易灸到位)?可以观察他被灸时的呼吸,如果很深沉,说明灸进去了;另外,小朋友灸进去时,通常都是睡的很沉,一动不动的。所以,当孩子睡着时,你帮他灸,他从一动不动,忽然翻身,或者乱动,这说明灸够量了,可以停灸。

懂得了艾灸治病的这个原理,可以让我们消除掉关于艾灸的时间的一些误解。比如最常见的网上的一些关于艾灸的文章经常会说,艾灸一个穴位,一次只能15分钟到半小时。实际上我们吃饭还有胃口好坏不同,饭量也不同的时候,怎么艾灸就不管被灸的人的感受,一律统一标准呢?这明显是不对的。

最后,如果灸到敏消量足,效果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们艾灸到敏消量足的程度,随之而来的,通常是病愈和神足。与霸道地消除症状,带来的“病愈”不同,艾灸够量后的病愈,常常是身体状态更好。这一点在儿童身上看得很清楚,小孩子灸够了的第二天,欢蹦乱跳,跑一天都不累,这样的状态还能持续挺长一段时间的。反观我们成年人,天天灸,还很难灸到敏消量足,原因是什么?是我们每天耗神的地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