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这些穴位保健康,四个药枕配方缓解头部疾病。

文 / 诗羊羊
2019-04-02 12:27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姿势

人一生的四个时期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尤其适合艾灸哪些穴位?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下。

幼儿期(3岁以上):天柱、天枢

幼儿的生理特点是脾胃虚弱,筋骨未成,抗病能力较差,易受肺炎、肠胃疾病的侵袭,尤其是春季,是感冒多发季节,此时如果不注意保养,很容易患病。

针对幼儿的这种生理特点,《玉龙歌》曾记载:“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

身柱穴属督脉,通于脑髓,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

经常灸身柱穴不止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还能激发幼儿身体自愈力,尤其是对于感冒、咳嗽、呼吸疾病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除了灸身柱穴外,天枢穴对于幼儿也至关重要。

天枢穴属胃经,又是大肠的募穴,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灸天枢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胃肠动力,尤其对于呕吐、反酸、小儿积食等疾病都有缓解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3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艾灸,同时,孩子的皮肤较为稚嫩,不宜灸时间过长。

青少年期:风门、肺俞、三阴交

青少年都是比较活泼的,运动量较大,经常出汗,如果不注意保养,易受风邪入侵,所以,驱邪气,鼓阳气,是最佳的防病手段之一。

可以选择灸风门、肺俞、三阴交,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养肺固肾。

比如风门穴,顾名思义,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

外风入侵,人就容易感冒,且伴有咳嗽、发热、头痛、脖子发酸等症状。而灸风门穴,可以稳固这个门户,起到祛除风邪的作用,提高人体自愈力。

肺俞在中医中是治疗呼吸疾病、肺病的要穴之一。具有理气、平喘、宣肺等功用。同时,还能起到鼓舞人体正气的作用,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如果感觉要身体不适或者感冒的时候,灸灸风门和肺俞两处穴位,即使不灸,用手心搓搓,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除了这两处穴位外,三阴交有利于保护生殖健康,对青少年也至关重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肾藏精,人体的生殖系统疾病多和肝肾脾有关,三阴交最终归属于脾经。

经常艾灸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另外还有安神、促进睡眠的效果。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之一。每天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之时,艾灸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效果最好。

中年期:足三里

人到中年,应酬多,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睡眠质量低,运动量少,脾胃最易受伤。

脾胃受损,营养不能通达全身,最容易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屡见不鲜。

所以,步入中年要特别注意脾胃的调理。

足三里作用强大,经常灸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舒筋活络,促进气血循环,还有瘦身减脂、祛除体内湿气的作用,对于调节脾胃疾病,作用十分明显。

老年期:关元、曲池

关元穴是老年人固卫阳气的首选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阳气减弱,像夜尿频多、腰酸背痛、失眠健忘、心脑血管疾病就都找来了。

老年艾灸首选关元穴。关元穴属任脉,此穴是汇聚人身元气的地方,艾灸此穴,可治一切寒冷、阳虚、羸弱之症。

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

除了灸关元穴外,曲池也对老人至关重要。

曲池穴位于肘部,是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的重要穴位。

药枕疗法,临床多应用在头部及五官疾病上,在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列举了数则医案,都是临床上需要持续治疗的疑难病和常见病,作者治疗时,只是单用药枕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足以证明药枕的临床疗效,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

01

高血压病

陈某,男,56岁,县城某公司职工。曾在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发5年,并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风湿性关节炎。血压常波动在24kpa/14.7~16kpa(180mmHg/110.25-120mmHg),经中西药治疗,疗效欠佳。于1991年9月6日前来求治。

症见头昏,耳鸣,视物模糊,手足不时地蠕动。面部黧黑,唇微青紫,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饮食尚可,唯食饱后气逆,上腹部隐痛,夜梦纷云。BP24.3kpa/15.7kpa(180.25mmHg/117.75mmHg)。证属肝肾不足,肝阳偏亢,夹痰夹瘀,因患者久病脾虚,恐长期服药影响胃病复发,投清肝熄风,活血散瘀之法组成的药物治疗。

处方:菊花、川芎、丹皮、白芷、丹参、桑叶、钩藤、怀牛膝各100g,夏枯草150g,将药加工切碎装成药枕(以下用法相同)。

用药1周后BP降至20.7kpa/12.3~12.5kpa(155.25mmHg/92.25~93.75mmHg),用药2周后血压降至正常,诸症明显好转,用药1月,停药观察,3月后随访未见血压上升。

02

神经性头痛

王某,36岁,于1992年4月6日初诊,阵发性头痛3年。以左侧前为甚,常在夜间发作,寐差,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气血瘀滞,瘀阻经脉,投祛瘀通络、解痉止痛药枕。

处方:细辛30g,鬼箭羽、钩藤、白芷、丹参各150g,川芎、菊花、夜交藤各200g,茶叶、桑叶各100g,装成药枕。

药后3天,症见好转,1周后诸症皆除,连用40天以善后,随访未见复发。

03

神经衰弱

韩某,39岁,教师,于1992年6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开始失眠头晕,近1月症状加重,每晚仅睡卧3~4小时,伴多梦。晨起床后感觉疲倦,小便短黄,口苦,舌苔黄,脉弦数。西医诊为神经衰弱,中医辨证乃肝郁气滞,热扰心神。治当清肝解郁,宁心安神。

处方:夜交藤200g,浮小麦、合欢花、丹参、夏枯草各100g,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50g,装成药枕。

用药5天,入夜睡眠时间延长,昼间精神转佳,唯多梦。嘱其继续使用,诸症皆除,眠安神爽。

04

过敏性鼻炎

黄某,男,33岁,1991年8月10日初诊,间歇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反复缠绵2年,到冬季寒风刺激后尤甚。近月来反复发作,严重时伴头痛,全身不适,舌脉如常,诊为过敏性鼻炎,投疏风活血、宣肺通窍中药。

处方:桂枝、防风、辛夷花、苍耳子各50g,川芎、白芷各150g,茶叶、菊花各100g。装成药枕,使用半月症愈。

摘录药枕疗法在临床各种疾病数案,意欲为中医外治开辟更为广阔的前途,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脑为髓之海”“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药枕疗法即借助人体头部与药枕较长时间的接触,使药物缓缓地刺激头部的穴位,并通过经络、对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起到芳香通窍、怡神醒脑、安神益智、调养脏腑、养元强身、清肝明目、疏通经路和调整阴阳的功效。

药枕疗法大都选用辛香走窜,活血引经通络之品,通过头部肌肤、脉络发生作用。同时重视药物“气”的作用,即“外治乃取诸气而已,从窍入,以气相感。人身毫毛皆气之所由出入,非仅口鼻之谓”。药物之气通过皮毛孔窍,入于经络,入走脏腑,达于病所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组成药枕的药物具有芳香气味,不断长时间的刺激,通过头部皮肤及口、鼻腔粘膜吸收药物,不断刺激,通过神经、粘膜下感觉神经的传导给人一种欣快感,对人体各系统组织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药物的芳香气味还可刺激神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免疫抗体,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IgA能增强支气管粘液抗细菌与病毒的能力,从而起治疗和预防作用,故其疗效是不言而喻的。

“诗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