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春光俏,扶阳祛邪百病跑!

文 / 灸大夫
2019-03-06 16:23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韦应物《观田家》

所谓“蛰”,是指入冬时,藏伏于地下冬眠的蛇虫鼠蚁。第一个春雷打响,万物开始萌芽生长,同时亦“惊”醒了“蛰”伏的昆虫,故此,这个节气称为“惊蛰”。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天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正 月 启 蛰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意思是,现在已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

言 发 蛰 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许多人会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容易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等症状,其实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升发的结果。

所以,这个时令,“补阳气”很重要,养生应该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才能生机勃勃。

晒太阳,以阳补阳

晒太阳,不光能够让你有个好心情,还能给你的身体“加加油”。

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一般来说,要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

1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晒太阳的重点。

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2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

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枢。如果方便,可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可配合将双手搓热后摩擦该部位。

3晒腿脚除寒气

寒从脚下起,常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脚,以驱走体内的寒气。

有老寒腿的患者,可以把腿在阳光下晾一晾,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晒腿的时候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将双腿裸露在阳光下,每次至少晒半个小时。晒时,可配合按摩小腿部位的足三里穴,对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4晒手心助睡眠

人的手掌是很少被晒到的地方,所以要“特殊照顾”手心,会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按揉此穴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晒手心方法很简单,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者抬起双手,掌 心朝向阳光即可。常晒手掌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

巧饮食,以阳补阳

惊蛰时节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春季人身体内的阳气在从内往外升发,人的体内是比较虚的,所以身体疲乏,精神不振所以可以适当进补,但又不宜吃过于滋腻的食物。

这时候进补,多喝汤是最合适的,可以多煲一些滋阴润燥降虚火的汤水,比如莲藕排骨汤、山药汤、老鸭汤等。

另外,惊蛰时节,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

杀手锏:艾灸补阳

宋代著名医学家窦材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回阳草,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通十二经之功效。

艾灸就是通过火灼和艾草的药力渗透到穴位经络解除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草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建议艾灸取穴

大椎、肝俞

胆俞、命门

阳池、气海

  •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补救方法赶紧用起来!

  • 立春后还要冷40天!男女各有一个部位万万冻不得,落下病根就晚了...

  • 艾灸上火了?灸一灸这个万能穴,不但引火下行,还能强肾滋阴!

  • 艾灸时感到酸、麻、胀、痛、痒?这是好事情!

  • 最全 | 建议收藏!隔物灸仪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排病反应!

排病邪,调阴阳,疗伤痛

科学养生,长寿康宁

保健养生号中的一股清流

⊙注:本公众号为中医健康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