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经常用到的艾灸扶阳补阳的穴位

文 / 艾生活每一天
2018-09-21 22:01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会越来越寒冷,人们很容易受寒邪侵入,从使阳气虚弱,使阳气受损,所以一旦进入秋冬季节后,阳气就要以收藏为主;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活力和能量主要来源于肾,如果肾脏功能正常就可以调节自身适应寒冷的变化,今天跟朋友们聊一聊用艾灸疗法是来扶阳补阳和养肾护肾。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家庭中朋友们可以利用艾灸疗法来扶阳补阳和养肾护肾,常见的艾灸穴位有:命门穴、肾俞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关元穴、大椎穴。

1、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此穴位强腰补肾又壮阳,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肌作用。

2、肾俞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坚持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很多时间往往寒气由脚生,当阳气不足时手脚非常怕冷,所以在冬季,象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阳气不足下降的时候,更应该坚持施灸足三里,借助艾灸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补充了阳气,调理手脚冰凉和预防感冒,提高了自我免疫力,这样就可以健康的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3、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位置在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4、足三里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坚持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很多时间往往寒气由脚生,当阳气不足时手脚非常怕冷,所以在冬季,象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阳气不足下降的时候,更应该坚持施灸足三里,借助艾灸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补充了阳气,调理手脚冰凉和预防感冒,提高了自我免疫力,这样就可以健康的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5、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尤其是有些朋友本身就属于寒性的体质特征,阳气不足,火力不够,手足不温,四季怕冷,一到冬季更是怕冷,此时通过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提升阳气,要知道,关元一直是人体扶正治疗的一个大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调节内分泌、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6、大椎穴:风从颈入,寒从脚起。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艾灸大椎穴,可以益气壮阳,大椎穴为阳中之阳,是脊骨的老大,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也是最容易裸露在外的部位,所以有些人在秋冬季经常会感觉后背冰凉,这就是因为寒邪极易侵入,一旦寒气侵入就会造成人们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脑胀等等,经常施灸此穴可以疏风散寒、调节阴阳平衡,特别是大椎穴可以有效预防冬季感冒,施灸大椎后,刺激抗力产生,从而提高了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