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三字经

文 / 琳杰
2018-03-18 16:02

艾灸三字经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去病法,有多端。

用艾火,最简便。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艾炷灸,着肤燃。

虽苦痛,力拔山。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虚可补,实可泻。

陷可拔,凸可按。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速灸治,病不掀。

高热危,灸大椎。怕风寒,风门关。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脐,肚中暖。

不间断,便自干。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

治肺痈,灸前胸。脓血去,肺气通。心有疾,灸后背。

气血开,诸症退。肝血淤,寻肝俞。黄疸消,肋痛除。

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肾病重,灸腰眼。

浮肿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枢。溲淋漓,寻中极。

精不固,关元堵。带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

经不调,三阴交。婴幼儿,苗初长。擅投药,易受伤。

灸身柱,健神经。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脑,百会烤。

火力足,疗效好。结核病,甚烦心。对患处,日日薰。

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气不足,气海补。

血不旺,膈俞畅。肝气上,太冲降。肾水寒,烤涌泉。

灸风隆,痰饮行。崩漏恼,隐白好。休息痢,肠俞愈。

肠痈凶,阑俞攻。畏寒人,补命门。头眩晕,百会薰。

拔气陷,力千钧。上星专,清鼻渊。迎香攻,嗅自通。

曲池穴,清血毒。诸般疹,一灸无。胸中闷,寻内关。

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气欲散,神阕敛。

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气存。欲长寿,灸三里。

保健康,功无比。灸从久,莫间断。此一言,值万贯。

艾火香,上古传。护万民,登鹤年。

艾灸三字经

艾灸有底线,底线不要轻易触碰!虽然艾灸疗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点,但在施灸时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端正态度,医患配合。无论是医生、家人施灸,还是自己施灸,都要端正态度,认真操作,不可三心二意。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通过掌握医理消除顾虑和恐惧,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施灸技术,保持体位、穴位正确。

艾灸三字经

二、有序施灸,灵活掌握。艾灸利用的是温热刺激,所以在实施中应遵循刺激程度由小到大的原则。《千金要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所以在操作中,宜先灸上部穴位,后灸下部穴位;先灸头部穴位,后灸四肢穴位;先灸背部穴位,后灸腹部穴位;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就壮数而言,宜先灸少,后灸多;就艾柱大小而言,宜先灸小,后灸大,每壮递增;就施灸时间而言,宜先灸短,后灸长。但以上只是一般原则,对于经络未通,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先灸下部穴位,再灸上部。总之,要做到原则和具体病情相结合,灵活掌握。三、综合考虑,区别对待。益生良行灸疗师表示,一般来说,虚证患者身体虚弱,可多灸些,实证患者机能亢进,可少灸些。施灸时间和次数,冬季宜大于春秋,春秋宜大于夏季。根据患者及施灸部位的承受能力,青壮年可多灸些,老人和小孩宜少灸些;背、腰、腹部可多灸些,四肢和胸部宜少灸些;头颈部和阴囊施灸时间应更短,强度更小。

艾灸三字经

四、施灸禁忌,铭记于心。益生良行灸疗师表示,为避免不安全、不可控因素,醉酒、大怒、疲劳过度、空腹、过饱、严重口渴和受惊吓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心区、大血管、肌腱和关节部不可施瘢痕灸;妇女在妊娠期或月经期,其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施瘢痕灸和刺激较强的天灸。小儿、昏迷、肢体麻木或感觉迟钝者,一定要避免施灸过量,灼伤皮肤。对于昏迷重症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不要在家施灸,以免耽误病情。一般来说,头、面、胸部有毛发处不宜施灸,但头顶的百会穴可采取隔物灸。对睛明、人迎、经渠、丝竹空、童子髎、承泣、曲泽、委中、禾髎、迎香、四白、乳中、冲阳、极泉、攒竹、眉冲、承光等穴禁灸。孕妇的曲骨、中极、关元、石门以及小腹部穴位慎灸。此外,有如下疾病不宜施灸:1、某些急性病,如化脓性关节炎之急性期、急腹症和急性传染病等;2、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3、大量咳血、呕吐;4、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5、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6、严重过敏体质,特别是对灸烟过敏者;7、精神病人或不相信艾灸疗法的人,即难以坚持和配合治疗的人。五、提高警惕,避免晕灸。《标幽赋》说:“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晕灸同晕针一样,属于血管抑制性晕厥。由于艾灸刺激过强,迷走了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最终导致心的回血量减少,从而表现出血压降低、眩晕等症状。晕灸虽然并不常见,但也要提高警惕,一旦患者在接受艾灸治疗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多汗、面色苍白、手冷脉细、血压骤降以及晕倒等症,应立即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喝些温糖水或急灸足三里,即可平复。如无效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六、注意施灸的时间进行艾灸。就艾灸时间而言,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七、应当注意施灸的副反应。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但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如发生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具体方法是生地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苁蓉15克。用水煎服。八、注意施灸配穴的原则。凡灸上部以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做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局部或一侧的穴位。当然,属于任、督二经的穴位自然是取单穴了。凡初施灸必须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则是:其壮数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九、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行更换,则从头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临床上在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要随时修正。十、注意保暖防暑,通风换气。施灸时暴露在外的体表部位,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防暑,同时注意室内的温度调节和适当换取新鲜空气,以便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十一、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艾灸疗法是家庭常用的保健疗法,治疗时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尤其是对于慢性虚证患者,更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施灸,收获健康。颈椎病在艾灸面前,都不是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常见的颈椎及其软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造成了此病的原因是由于过度劳累。保持一个姿势的时间过久,颈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滞于筋脉络道。它主要是表现为颈项疼痛或酸胀不适,僵硬,转动不利,疼痛常向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肢放射;或上肢麻木、发凉。屈展不利,头晕耳鸣等。颈椎病多由颈部肌肉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导致颈部气血失调、经脉不通所致。艾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较显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快速起效的效果。艾灸疗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关节紊乱,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并对局部受压神经根产生的炎性水肿和疼痛起到治疗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使灸感直达病所,达到消瘀散结,温经通络,祛除风寒湿邪的效果。取穴:天柱穴,大椎穴,合谷穴,后溪穴。天柱穴 (位于颈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以先找到后脑勺的正中央附近的骨骼凹陷处的两条纵向的粗肌肉,在此肌肉上方左右两侧就是天柱穴)功效:明目醒神。

艾灸三字经

大椎穴 (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将颈部稍微向前倾,往颈部与背部交界附近找寻,可以触摸有一凹凸的最高点是第7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功效:驱除颈部的寒气,预防颈椎病。合谷穴 (在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功效: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艾灸三字经

后溪穴 (握拳,在小指指头弯曲处的外侧,有一条明显的横纹,在此横纹的尽头,左右各一)功效:舒经利窍,宁神。

艾灸三字经

各人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