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粟龙〡面瘫的针灸(毫火针)治疗经验

文 / 木沐视界
2021-08-29 09:08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为多发。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Bell 麻痹。

粟龙教授在为患者诊疗

粟龙教授治疗运用针灸治疗面瘫有数十年,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深受患者信任。

此文是粟龙教授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和医案。

周围性面瘫亦称 Bell 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僻”范畴,俗称“面瘫”“吊线风”。该病常突然发病,起病后可迅速加重,患病前部分患者有受风寒病史或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患侧鼻唇沟变浅,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口角偏向健侧或有口角流涎,舌体麻木,人中沟不居中,刷牙、漱口时可见患侧流水,面部表情呆板及麻木等。该病急性期发病 1~10天,进展期11~30天,恢复期1~3个月,后遗症期3个月以上。

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症状呈现的很严重,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困扰极大,同时也会引发相应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灸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且疗效佳,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机体过度劳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等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而致该病。西医认为,人体局部受到风寒等冷刺激,可引起面部神经管和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水肿和缺血,或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症表现。

二、主症

主症以口眼斜为主要特点。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则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三、治则

针刺是治疗面瘫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手、足阳经均上行于头面部,当邪气阻滞于面部,致使阳经经脉功能失调,从而导致面瘫发生,故治疗以疏通阳经、调和气血、祛风散邪为主。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酌予浅刺、平刺透穴、斜刺或用火针治疗。

四、选穴

主穴: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合谷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颜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病久体虚者加足三里穴。

针刺方法:

阳白“四透”,即阳白穴针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四白“二透”,即针向目内眦、目外眦;颊车有内外之别,可由外颊车透刺入内颊车,亦可由内颊车透刺向外颊车,临床以内颊车透刺效果更佳,如内经所言,有拔刺,雪污、解结决闭之妙。合谷穴实施捻转泻法,其余各穴位施平补平泻法1 分钟,留针30 分钟。1 次/日。

粟龙教授示范阳白四透

毫火针刺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用1寸毫火针针尖针体烧至通红后迅速点刺患者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合谷,迎香、人中、承浆、翳风、足三里选择性取穴。对于顽固性面瘫可以火针进针后留针片刻。

粟龙教授毫火针疗法

五、验案举隅

【验案一】

张某,女,35岁,2021年3月22日初诊。右侧口涡,右眼闭合不严一日。 现病史:患者于3月21日晚沐浴后入睡,窗户未关严,次日晨起出现右侧口涡,漱口流涎,右眼闭合不严,眼眉上提无力,右额纹消失,人中沟稍向左偏,左耳后疼痛。随后来我中心就诊,纳可,二便调,寐欠安,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略紧。

取穴: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合谷、人中、翳风

操作:阳白“四透”(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二透”(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地仓与颊车相对透刺;人中、合谷、翳风实施捻转泻法。

留针30分钟后取针,较治疗前,眼眉上提较前有力,右侧口涡减轻,额纹较前增多,平静状态下看不出得过面瘫,说话是口角稍不对称,

2021年3月23日复诊。眼眉上提正常,额纹两边基本一致,漱口无流涎,鼓气漏风消失,说话是口角基本正常,睡眠较前见好,二便调,舌淡,苔薄,脉细滑。

针刺操作配穴流程同上。次日再诊,诸症不在,治疗如前,嘱其明日不必前来复诊,居家调养即可,避风寒,清淡饮食。

粟龙教授毫火针点刺内颊车穴

【验案二】

宋某,男,65岁,2021年4月6日初诊。左侧口眼歪斜2月。患者2月前发现上症,在当地多家医院诊疗(具体不详)。现病史:左侧面部额纹、鼻唇沟变浅,左眼睑闭合不全约3mm,抬眉不能,左侧饮水漏水、饭后存食,左侧鼓腮漏气,左侧迎风流泪,左面部皮肤松弛下坠,口角向右偏,左面部疼痛明显,疼痛牵扯至左牙和左耳,疼痛时左耳伴有异响和听力下降,左耳后乳突处触痛明显,时夜间疼痛难以入睡,情绪急躁易怒,口干,欲饮温水,无口苦、口粘,无畏风、畏寒,无自汗出、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周身乏力。纳可,大便日一行,小便可。舌红,苔黄,脉弦数。

取穴:内颊车、外颊车、阳白、四白、地仓、合谷、人中、翳风、足三里

操作:嘱患者开口闭眼,先取0.45*75mm的毫火针点刺患侧内颊车,点刺后患者说面部疼痛明显减轻,左牙和左耳的疼痛至少减半;再用1寸的毫火针点刺患侧外颊车、阳白、四白、地仓、合谷、人中、翳风、足三里,并留针15分钟。取针后诸症皆大为减轻。

连续治疗5次,疼痛基本消失,双侧额纹基本对称,左眼闭合有力,口角歪斜已不明显。7次治疗后痊愈。

粟龙教授毫火针点刺内颊车穴

按语: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喝”“卒口僻”“口眼喝斜”等范畴,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本病责之于经筋病变,病本在经脉,病标在经筋。正气内虚,膝理疏松,经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手足三阳筋脉。经气阻滞,致使气血失和、经筋失养,筋肉弛缓不收,发为面瘫。正如《灵枢·经筋》篇云:“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筋急、筋纵均可引起本病病变,如口僻、目不合,耳中鸣痛及口角喝斜等。外感寒邪则筋急,外感热邪则筋纵。寒为阴邪,其性收引,经筋受寒则收缩而挛急,以致拘急疼痛,运动不利;热为阳邪,易伤筋耗气,气津不足则经筋失于濡养温润,以致纵缓不收。足太阳为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见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所以本病治愈关键在于手、足阳明经筋和手、足太阳经筋功能的恢复,因此该病的治则是“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

粟龙教授毫火针治疗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