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医生说:中药、针灸都一样

文 / 古今医案研读
2021-02-26 00:11
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

今天就来聊一聊血虚。

我们先来看看血的生成。

胃消化食物,脾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进入人体,水谷精微上输到肺,肺朝百脉,水谷精微在心脏“奉心化赤”而成血。

所以血的生成和脾胃吸收营养有很大的关系。

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爱吃饭的人,身体就弱,就瘦。

这种人血会足吗?

不可能的。

血充足的人必须是能吃能喝之人。

气能生血,血能化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没有阳气就没办法活动了,气就是通过血液运载气到全身各处。

这边的气可以狭隘地理解为氧气,但从中医角度气不仅仅是氧气的。

气血是相生的,它们两就像同一个物质的不同形态一样,就如同水和冰的形式,口渴的时候,冰融化为水,休息时水凝结为冰便于储藏。

所以气虚的人,血液运行缓慢,气无法生血,血还需要化气,导致身体相对的缺血状态,也是血虚。

气的生成主要靠肺,肺的呼吸给身体带来了大量的气,也通过肺,能把废气排出。

虽说肾主纳气,气的生成还有肾参与其中,但这只是占比较小的,或者说是起到辅助作用的。

所以血虚和肺、肾有关系,肺为主,肾为辅。

肝主藏血。

人体的血液不可能产生多少就用多少。

有时候吃得多,吸收的营养物质自然就多;有时候吃得少,甚至不吃,吸收的营养物质自然就少。

所以身体里要有一个储藏血液的地方,这样可以在血液过多的情况下,储藏起来;血液过少的时候,放出血液。

起到这个功能的脏腑就是肝。

肝喜条达,舒畅,心情好,肝藏血功能就更好,可以理解为血液的仓库及越大,储藏更多的血液;反之肝气不舒,肝火过旺等肝出现异常,就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比如出现储藏血液不足,或者该放出血液时不放,造成血虚。

所以从中医角度看血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脾胃;一个是肺肾;一个是肝脏。

无论是中药、针灸都是从这些方面入手。

如果脾胃的问题就健脾和胃,针灸可以选择脾经、胃经的穴位。

如果肺肾的问题就补肺益肾,针灸可以选择肺经、肾经的穴位。

如果肝脏的问题就需要调理肝脏,针灸可以选择肝经、胆经的穴位。

当然临床上的人不会单纯一个脏腑出问题,多是几个脏腑共同存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看哪个脏腑为主,其他为辅组合起来。

这是我对“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的一些理解,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