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伏兔穴,散寒化湿,缓痉止痛
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处。用手掌的掌跟对准膝盖的髌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就是该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还有其他两种别名:外丘、外勾。
“伏兔穴”,“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属卯木,喻风。“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艾灸伏兔穴可以散寒化湿、疏通经络、缓痉止痛。在中医学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疗腰痛、膝冷、下肢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在现代临床运用上,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荨麻疹,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病症。
很多人由于年轻时不注意,到了中年以上,膝盖和脚经常酸软无力,冰冷疼痛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能够每天坚持艾灸伏兔穴,就能够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并使膝盖和双脚的病患得到改善。
穴位疗法中,艾灸疗法最为有效。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调理治疗,都可以经常艾灸。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应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坚持就会有效果。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使用按摩或刮痧疗法。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