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有没有特效穴?有!若所有病都加这几个穴位,疗效会提高很多

文 / 兰儿聊健康
2020-10-21 21:18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治疗范围特别广泛。我们最常熟知的用于中风偏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其他疼痛性疾病,但针灸的治疗范围还可以是其他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例如胃痛、反酸、阑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等。

虽然说针灸的适应范围这么广泛,但是每一个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是治一个好一个吗?并不是这样的。

在临床上,很多疾病效果不尽人意。有的疾病扎一两次针灸就痊愈了,有的疾病扎十天半个月没有一点效果,是针灸不行吗?也不是的,换个医生效果就出来了;是医生不行吗?也不是的,同一个医生治疗同一种疾病也有扎完就见效的。

这是为什么呢?针灸治疗有没有特效穴呢?有没有适用于所有疾病的穴位呢?

我的病人经常问:“医生,我这个病什么时候好?要扎几次针灸啊?”我总会这样和他讲:“我也说不准啊!”

不是说我在甩锅,主要是一个疾病的预后情况和以下这三个方面相关:首先,是和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重的,治疗周期肯定会长一些,轻的周期就短一些;其次,和患者配合度相关。病人配合治疗的,预后就好一些,治疗周期就短一些,不愿意接受治疗,且需要家属强迫被动治疗的,效果就差一些,治疗周期也就长一些;最后,和医生的治疗技术和经验相关。有经验的医生,并且比较用心有能力的医生效果肯定好一些,治疗周期也会短一些,不用心技术不过关的医生,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周期影响肯定大一些。

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相互影响,且每个因素都该考虑到。

中医讲,情志包括怒、喜、思、悲、忧、恐、惊七种情绪变化。作为情志的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这七种情绪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均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正如《素问·举痛论》中所讲:“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如果患者接受外界因素刺激,诱发情志病变,首先扰乱五脏气机,导致气机逆乱,发生病变。

如果是内在因素导致情志发生变化,以脏、精、气、血、阴、阳亏虚,神气失藏,或郁邪内扰神气,发生病变。七情发病 有反复性、兼夹性、周期性且与气候相关,七情发病极其广泛,还可相互转化。

临床上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七情相关,或者发病后会影响情志。比如患者在和家人吵架之后出现打嗝胃胀等症状,皆是由七情致病;如患者在出现病痛之后,比如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疼痛不间断、无休止不仅会影响睡眠,且多让患者焦躁不安,甚至急躁易怒。

由此可以推知,不管任何疾病,不管是由情志因素导致还是因病导致了情绪障碍,都需要从情志来考虑。

这一点在针灸治疗中更为重要,且操作简便。我们都知道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用到药物,如果贸然使用调节情绪的药物,不论有无副作用,且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针灸治疗则不存在这个顾虑。几针下去,调畅情志,疗效就会取得质的飞跃。

在临床治疗中,我常会选用以下几个穴位作为基本穴来作为辅助调节患者情绪。

基本选穴:风府、百会、至阳、足三里、太冲。

风府、大椎、至阳属于督脉穴位,具有振奋一身阳气之说,且风府近脑可调神志。百会为“三阳五会”之处,且在头部,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皆可调动一身之阳气,从而鼓邪外出;取至阳穴也是有取其阳的意思,至有“极”的意思,至阳即极阳;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胃合脾相表里,脾胃可生成一生之气,所有后天之气皆来自于脾胃,取足三里是顾及后天;太冲为肝经原穴,疏肝理气功效最佳。

一般来讲,一切基本都从情志着手,应用以上穴位都可增强疗效,不信你去验证一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评论区与我交流,欢迎关注我,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