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三阴三阳”分域与针灸效应
不可否认,既有传统针灸理论在当今的发展,是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的。针灸医者治病实践往往各执其自己一套思路与方法,临床现象丰富而复杂,不“依经”“依穴”亦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科学验证“依穴”针灸刺激的“靶点”并不精准,其效应机制难以明确揭示。单以传统经络、腧穴理论,无法较好解释当前针灸临床现象或相异实验结论,针灸理论的创新乃至重构,已迫在眉睫。
从针刺的切入角度来说,其不仅有362个经穴,还有种类繁多的奇穴(何广新总结全身特效奇穴、新穴有2000多个,其中被传统理论认作“非经非穴”者居多)、血络、五体、特定部位等。也就是说,经穴之外还可有大量有效的针灸切入思路及刺激点。
据此,不少学者都意识到既有经络、腧穴理论作为针灸主体理论的局限性。如朱兵指出:“穴位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广、效应如此之验,不但提示针灸效应的广谱性,也提示有效刺激比穴位本身更重要,并从一个侧面表明穴位所在躯体部位远比穴位精准定位重要。”李永明认为,人体存在“泛穴现象”(笔者按:其实早在明代《奇效良方·针灸门》即有“寸寸人身皆是穴”的说法),即针刺体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或起到治疗作用。笔者在《非穴的效应》一文中也提到,基于非穴在全身分布的广泛性,刺激体表躯壳的任何一个“三维位点”都可能会产生多重规律叠加的治疗效应。那么,研究不同躯体部位的特点,对于在针灸广谱性效应之外发现相对特异性效应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刺激方法角度而言,针灸刺激机体对象难以做到“靶点”精准,而多是躯体一定区域内的“模糊”刺激:①毫针针刺,对机体的刺激包括透皮点(点刺激)、针尖着重刺激点(点刺激)、刺入的针身(线刺激)等,到底何者发挥主体刺激作用,是不明确的;针刺归经某穴,刺到何深度可发挥“循经效应”,再继续深到何层次可视为“透刺”而发挥“一穴通两经”的作用是不清楚的。②艾灸或拔罐(体刺激),对机体的热刺激或负压刺激范围是较模糊的立体区域。②刮痧(面刺激),则是不规则的体表表面刺激。针灸类疗法虽无法精准刺激人体某些组织结构,但若保持在相对明确且特定的立体区域内,其效应有可能会有共性规律的产生。
那么,传统中医理论中,是否有关于“躯体部位”的规律性认识呢?
1 “三阴三阳”躯体分域
《内经》对人体区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凡此十二变者……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躯体整体前、中、后、外、上、下不同的位置区域,其气也随位域不同而异,这即是恒常规律。比如自然站立姿势时,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前面区域的气是一致的,均属“气前”。这个规律,我们可称之为“气位相关”。
“气位相关”理论与“三阴三阳”的来源有密切关联。《素问·阴阳离合论》在论述“三阴三阳”概念时指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外者为阳,内者为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对此段文字,薛振斌、余滨等、张维波等均有详细考证,其一致的观点是:①“三阴三阳”是对人体空间区域的划分;②躯体之表与四肢外侧为阳,躯体之里与四肢内侧为阴;③经脉的命名与“三阴三阳”区域划分有关。
清代医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专撰3篇论述“三阴三阳名义”,其提到:“三阴三阳之在身也,有一定之部分……人身三阴三阳之名,因部位之分列而定名,非由气血之殊性以取义也”“以天地四方之象,起三阴三阳之名,因即以其名加之六气,因即以其名加之人身,此不过借以分析气与处各有所属……以人身前、后、两侧之表里,分三阴三阳者,是固常说,熟于人口者也”。周氏此处的观点呼应了前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位相关”理论,认为“三阴三阳”概念表达的是人身前、后、两侧的表里部位分列。
当代学者黄龙祥曾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位相关”之论及唐代王冰注文“手之阴阳其气高,足之阴阳其气下。足太阳气在身后,足阳明气在身前,足太阴少阴厥阴气在身中,足少阳气在身侧,各随所在言之”,悟到足三阴三阳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排列,是以躯干表里分阴阳(即躯干表为阳,躯干内为阴),此与四肢以内外分阴阳(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不同,具体分布为:足太阴脉行于前腹之里(与足阳明脉相对应的区域);足厥阴脉行于侧胁之里(与足少阳脉相对应的区域);足少阴脉行后背脊内廉(与足太阳脉相对应的区域)。见图1。
(来自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黄氏经脉视角的研究为“气位相关”躯体三阴三阳空间区域划分提供了更为直观、清晰的思路。据此及以上分析,结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王冰注文与《素问·阴阳离合论》文本之义,以及我们前期通过建立准极坐标系和“圣人坐标系”所大体界定的阴阳之间及三阴、三阳之间范围的研究,对躯干部三阴三阳空间区域划分如下:①人体躯干之表均属三阳,排列顺序由前向后分别为阳明、少阳、太阳;躯干之里(包含脏腑)均属三阴,由前向后排列为太阴、厥阴、少阴。②躯干部被划分为三阴三阳6类区域,左右对称。③躯干部中轴线(垂直轴)为三阴所交会。见图2。
头部三阴三阳空间区域的划分与躯干部大致相同,但也有一定特殊性。其横断面视图的姿势,并不像躯干部的自然直立,而是头部需保持抬仰姿势,眼睛直上,然后进行区域划分。如此,头面正上表面仅有三阳的分域(图3),而头部立体横断面(仰头横断面,相当于正位冠状面)三阴三阳空间划分同躯干部(图4)。建构此划分示意图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灵枢·经筋》之言“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论“邪气之中人……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以及阳经上行头面(头面为诸阳之会)等。
“三阴三阳”在四肢部也有立体区域的粗略划分,而不仅是在四肢表面的排列分布。根据前文所述及明代沈子禄、徐师曾所著《经络全书》中“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故并居于前;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故并居于后;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故并居于中。在手为手经,在足为足经。虽若不齐,而实则一贯”的明确阐释,四肢三阴三阳空间区域划分示意(见图5)。需要说明的是,与躯干部相比,上下肢横断面示意图更像是半椭圆形,手、足情况较复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体规律。
2 躯体分域的针灸效应
根据前面的论述,若将左、右肢并拢合在一起,其与躯干空间区域划分对比(如图6)。由图可直观看出:①人体直立仰头(面部朝向正上方)姿势下,左右双肢合并一起,在全躯任一水平面的横断面,三阴三阳空间区域划分都是保持一致的。②人体部位符合“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的“气位相关”理论。③就三阴三阳来说,躯体分化即是双肢,双肢并拢即是躯体。
那么,躯体同一纵向立体分域,根据其气的一致性,与“同气相求”原理,是可以相互反映疾病(王冰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位相关”之论注曰:“气变,乃生病象”)及相互产生治疗效果的。比如,针灸类方法刺激上肢阳明立体区域,在全躯体阳明区均可产生“同气共感”的治疗效应;刺激下肢三阴立体区域,在头躯内部可产生对应针灸效应。躯体分域针灸刺激及其效应有如下逻辑链关系:躯体同位(人体前中后及内外同一分域)-同气(分属三阴三阳同一气)-刺激之互相产生针灸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气位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根据上述双肢内侧面相向并拢即与躯干“同气”的特点,针灸类方法刺激四肢某立体区域,即可在躯干部相应位置产生调治效应。很多腧穴治病的实践基础可以“旁证”这一观点。
比如,内关与外关这一对腧穴(图7a),分别位于上肢内侧与外侧的正中,而内关可以治疗躯干之中、里的大多病症,如元代窦默《窦太师针经》谓其“治腹内一切疼痛”,《针方六集》言其“主心腹一切痛苦”;外关则可以治疗头躯之外、侧的大多病症,如耳病、偏头痛、胁肋痛等。而经实践诠释验证,上肢内侧与外侧的正中区域任一位置,均有着与内关及外关类似的治疗效应。
再如,阴陵泉与阳陵泉(图7b),分别位于小腿上方内、外侧,《灵枢·九针十二原》对其功用描述为:“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这也是一种四肢之于躯干的部位刺激效应关系,即肢内对应头躯内,肢外对应头躯外。至于两穴均主治“疾高”之病,与二者均位于小腿较高位置有关,这即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位相关”中提到的“气高则高”,此是后话。
又如,列缺与后溪(图7c),上肢并拢后,列缺正位于对应躯干前正中线位置,而其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恰好可以调理躯体前正中线疾患;后溪位于对应躯干后正中线位置,而其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恰好可以调理躯体后正中线尤其是脊柱疾患。同时,笔者研究发现,位于前臂桡侧缘的诸奇穴均可治疗任脉(躯干前正中)疾病,位于第5掌骨及尺骨尺侧缘的奇穴均可治疗督脉(躯干后正中)疾病,如“董氏奇穴”腕顺一、二穴等可有效调理脊柱病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四肢刺激效应头躯规律的代表性实践案例,而这些腧穴(及同位域纵向延伸刺激点)主治特性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董氏奇穴”诸多穴用主治、高氏“腰痛1~5穴”应用法则等,均符合这一规律。本文的探讨侧重在理论建构,希冀更多临床医家在针灸实践中加以验证,并提出指教与探讨。
根据以上分析,在针灸实践视域下,我们可以认为,四肢是由躯干分化而来的,是躯干的“分形”结构,这可能与高等动物四肢发育的胚胎学、生物进化理论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有关系。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将内侧面相向并拢的上、下双肢(或手足)取“象”于人体头躯,而采用区域对应的思路进行针灸刺激,而达到部位呼应的治疗效应。
另外,上、下肢除了有头躯对应的共性规律外,还存在其各自的个性特点。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高则高,气下则下”的“气位相关”理论,以及《灵枢·经脉》所述手、足经脉循行联系,还有《内经》其他记载来看,上肢、下肢的内侧面分别与躯干内胸腔、腹腔脏器关联相对更为密切。
前文均是基于四肢刺激之于头躯纵向效应的分析,而头躯部的外部针灸刺激多可以影响其对应的内部组织器官,即径向表里效应,俞募穴的实践即是例证。同时,刺激任何部位或组织结构,均可发挥其局部治疗的基本效应,即近治效应。
3 “三阴三阳”分域与经络的关系
古人通过对躯体前、中、后、外的观察与体验,以“三阴三阳”区分的概念,将人体分成了左右对称的6个纵向立体区域。相应立体区域内包含的所有人体组织结构(包括皮、肉、脉、筋、骨),均与所在分域有关,均能引起对应立体区域组织、器官的调治效应。
首先,经脉与络脉因其循行于相应立体区域而得名。周学海在《读医随笔》即言:“三阴三阳以人身之部位而定名也,不昭昭乎?部位既定,由是经络血气之行于太阳之部者,命曰太阳经;行于少阳、阳明之部者,命曰少阳、阳明经;行于三阴之部者,命曰太阴、少阴、厥阴经……经络之三阴三阳,以其所行之部分表里言之也。”皮部、经筋等的命名也与此相关。
其次,古人在“气血”思维的影响下,基于对“脉动”现象的朴素观察,把“脉”的意义从躯体“三阴三阳”分域中突出出来,并将“经脉”作为躯体纵向联通效应的主要表达形式。中医以“气”为主导的观念与强大基因,使针灸刺激的诸多规律,如三阴三阳立体区域内非经脉循行处的纵向效应、五体刺激对五脏的反作用效应等,均被忽视,而使得既有针灸理论体系对人体刺激的效应规律揭示并不全面。
作者:刘兵,张维波
文源:《中国针灸》杂志2019年第十一期
八卦易医针灸绝技研修班(1月8--11号)八卦易医针灸绝技
易肇医之端,医蕴易之秘!
易医思想是传统中医的核心思想,是中医的灵魂!
以九宫八卦为模型,运用针灸治病就是调人体内风水!
八卦易医针灸--真正的针+灸完美结合,疗效尽管神奇可靠,但其最大意义却在于调气养生增寿!
治已病是中医不得已而为之,治未病却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临床中涉及治疗范围广泛,如下:
疑难杂症
1.面瘫 (当场见效)
2.中风偏瘫(一疗程让中风偏瘫患者有明显改善,三到五疗程从轮椅下来走路生活自理)
3.心口窝岔气
4.骨刺
5.痛风 (一次下床,绝不含糊)
6.糖尿病2型(一次降糖丶停药)
7.肌无力综合征
8.非器质性病变的各种眼疾
9.斑秃 头疮
10.术后无症状吐食吐水
11.癌症晚期疼痛 (让癌症晚期患者不在受痛苦)
12.肠炎
13.术后或外伤造成的下肢瘫痪(三个月内效佳)
14.顽固性晕车
15.失眠 健忘
16.急性疼痛类如肠绞痛
17.不明原因的(仪器查不出来病灶)腿痛
18.倒时差(远距离跨时区出差造成的身体不适)
19上午精神不振浑身无力影响工作学习
20.各种规律性发作的病症
21.动则心慌无力的心系病(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等等诸症。
头部症状
1.头痛头晕(一次止痛 止晕 三到五次治愈)
2.高血压 低血压(当场见效,一次停药)
3.失眠(当天明显改善)
4.耳鸣
5.酒后头疼
6.三叉神经疼
7.鼻炎
8.过敏性鼻炎
9.扁桃体炎
10.风寒引起的头疼
11.淋巴结
12.慢性支气管炎
13.口腔溃疡
14.口臭
15.牙疼(当场不疼,一次治愈)
16.咽炎
17.咽喉肿疼
生殖系统证状
女性
1.月经不调
2.痛经(一次止痛,七次拔根)
3.子宫肌瘤(化瘤针法、5.0以下的肌瘤扎针后可随月经排出体外)、三个月经周期左右可排出。
4.子宫脱垂
5.卵巢囊肿
6.盆腔积液
7.漏尿 (针到漏止)
8.子宫脱出
9.盆腔各种炎症
男性
1.睾丸附睾炎
2.精囊炎
3.前列腺炎(一次见效,十到十五次治愈)
4.膀胱炎(一次见效)
5.尿频尿急(当场见效)
疼痛痹症
1.颈椎病
2.落枕(一针治愈)
3.肩周炎(一次明显改善)
4.漏肩风
5.背阔肌筋膜炎
6.筋痹
7.腰肌劳损(一次见效)
8.腰椎间盘突出(治愈时间最短针法)
9.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一次治愈)
10.腰部慢性损伤
11.急性腰扭伤(一次治愈)
12.坐骨神经痛
13.膝关节炎(三到五次完全治愈)
14.足跟痛(一次治愈)
15.扭脚
16.手足不适症
胸腹部症状
1.心悸胸闷
2.乳腺增生
3.乳腺结节
4.乳癖
5.胃酸
6.胃下垂
7.积食 或吐
8.慢性胃炎
9.腹痛腹胀丶食物中毒
10.胁痛
11.便秘
12.便溏
13.痔疮
14.脱肛
授课老师:于永健
北京天医中医药研究院签约老师
1969年生,山东威海人,中医学函授本科,中医针灸师、中医养生指导师、中医心理师、心理保健师、老年护理师。
医、易、卦三理融会贯通,针、药并举。多年致力于推广并创新九宫运气系列疗法(主体包括:预测、风水和针灸三部分),其基础部分为八卦易医针灸疗法;擅长运用毫针、艾灸快速治疗心脏病及颈肩腰背板痛、关节扭伤等多种伤痛,特效治疗不明原因的各种疑难杂症、顽症等。
易医思想为指导,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深厚,技法简便,临床显著特效,被山东潍坊康馨针推职业培训学校特聘为八卦针灸选修班讲师多年,期间从事国医堂中医临床和特色针灸带教工作,疗效口碑俱良;学员遍及国内外,临床经验丰富;授课特色生动易懂、深入浅出,八卦针灸疗法易操作,见效快,零基础照样能学会,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北京济正堂国际中医研究院(潍坊站)、淄博市远志心理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特聘为中医讲师。
社会兼职:
中国针灸协会委员,世中联五运六气委员会、世中联艾灸刮痧拔罐委员会、世中联易医脐针委员会、世界针灸协会联合会、淄博市心理委员会等多家委员会会员。
课程特色
1、根据不同的出生年月,确认个人独特先天体质,掌握发病机理,找到治病通道。
2、核心理论:独特的一点两面理论结合筋膜行气针法,理论精简易懂、临床针法易学、轻松解决疑难病症!
3、学习要点:耳目一新更易理解的阴阳、五行、升降、寒热、气血、脏腑、经络讲解,以及易医生理和病理、时空和疾病的统一、九宫八卦的人体对应等。
4、针方组合:简单组方治疗系列病群。辩证从简,病症归群,用针从精。灵活组方调周身。
5、用针禁忌。常规禁忌外,公开保护医者的不传之秘,也是本次培训特色。
6、现场练针。独立见病辩证,组方下针。现场带教,达到人人能实战的效果。
7、课程延伸:针方可转化成手法操作,并加赠象数疗法,对不能扎针者,用数字组合替代扎针。
8、学后建群,长期指导,疑问解答。
八卦易医针灸的疗效尽管神奇可靠,但其最大意义却在于调气养生增寿!
治已病是中医不得已而为之,治未病却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八卦易医针教给学员的是一套完整的诊断和治疗体系、让学员真正明白疾病的病因和机理、从而达到能独立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授之以渔)、我们教给学员的是钓鱼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一条鱼。一条鱼吃了就没了、而钓鱼的方法学会了可以用一辈子。
主办方:北京天医中医药研究院
招生老师:李主任
电话/微信:187 3220 5889
研修费:原价6800元,优惠价3800元
开课地址:河北 石家庄
开课时间:2020年1月8日—11日(8日全天报道)
北京天医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