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 唤醒人体的自愈能力·穴位怎么找

文 / 康兆陈先生
2019-09-05 16:12

一、神奇的人体自愈力

自愈力,是我们人体原本就天生拥有、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自我复原的能力。它可以及时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维护,不仅能令疾病自我康复好转,更能保护身体免受侵害。

自愈力来自于人体先天“本能的”精准而完备的自愈系统,它除了通常所说的免疫能力外,还应包括修复(愈合和再生)、排异、内分泌调节、应激等多种现代人们所认知或不知的能力。人体神奇而强大的自愈力,是无法用文字完整地描述出来的,聪明的古代先贤形象地把它称作“正气”,概而言之,从人生命形成的那刻起,我们人体固有的“随身医生”——自愈防护系统,便同时与之形成并在我们身体里安家落户了。

二、人既有自愈力为何还会生病?

人体不可思议的自愈力与生俱来,但却有强弱之分。自愈力的强弱受先天遗传禀赋和后天环境及年龄、生活模式的影响。

1、先天遗传禀赋

自愈力先天禀赋的不足,注定出生下来身体就“弱”,容易得病且生病后不易好转,比如有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在传染病高发季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传染,而有的同龄孩子中自打出生后就不易生病,这就是自愈力的先天差异。

2、年龄的增长

自愈力的强弱还受增龄的影响,即中医所讲的“人过四十,肾气自半”。这里的肾气泛指的就是人体的抗御疾病和自我复原修复的能力(即自愈力)。自愈力虽然先天禀赋充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愈力也会逐渐下降,一般40岁左右是个转折点,就是自愈力的自然下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明显。

3、过度消耗自愈力

人体借助自身的自愈力,即使偶尔有致病因素影响,也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而不生病;只有当身体的消耗和损害程度超过了个人自愈力的承受强度,身体才会生病。有的人总是浑身毛病,或者得了病不容易好转和痊愈,说明此人自愈力较低。

现实生活中,自愈力的降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人为的过度消耗导致的。比如,不健康的生活模式:经常熬夜、贪凉、无节制和不规律的饮食、吸烟酗酒、生气着急情绪波动不稳等等,都会过度消耗人体的“正气”,降低人体的自愈力从而产生疾病。

4、依赖或滥用药物

医学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过度依赖医生与药物,让我们身体的自愈力成了“软脚蟹”,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外力的干扰下门户洞开。于是,健康和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医学越发达——健康难题越多……所以,要想中止这种循环,我们应该尊重身体自己的规律,充分发挥我们自愈力的潜能,使它成为我们健康的真正保护神。

三、健康之本,提高人体自愈力

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尽量依靠自愈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无论你现在受困于何种疑难杂症,只要相信身体的自愈力,改变生活方式,并积极寻求天然替代疗法,就可以重获健康。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自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病体痊愈归根结底靠人体自愈力,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

四、中医针灸可以提高人体自愈力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针灸第一”。

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针灸这种方法具有这种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比如颈肩病、腰膝病、失眠、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脾胃虚寒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针灸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原理作用的结果,但是,更为神奇的是往往我们在利用针灸“调治”一种疾病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给一个患者针灸治腰痛时,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频比原来有了明显改善。

其实,这并不是针灸有多么的神奇,主要是通过针灸激发复原了人体自愈力系统,这些“神奇”的效果反映其实是人体机体内部自己为自己治疗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充分的证实,针灸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人休息、运动、营养、心态的结合产生的作用。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滋养虚弱的脏腑,通过温通脾肾的经气,激发和固护脾肾的功能,使人体先天之本肾及后天之本脾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针灸时强调放松与专注,心态需要宁静和释然,这样不仅使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达到和谐,也使心灵与躯体达到深度和谐,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通过规律施灸,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总之,针灸的作用,本质上就是提高、复原我们人体原本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自愈力”。通过针灸神奇的能量释放,短期可消除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病痛,长期可提高、复原、保护我们体内的“随身医生”,使之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

穴位怎么找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下面来分别介绍:

1、经验取穴法

(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

2、体表标志法

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3、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

4、指寸取穴法

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穴位怎么找之一

穴位怎么找之二

穴位怎么找之三

指寸取穴法

01中指同身寸:

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02拇指同身寸此法:

《千金方》有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0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

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寸取穴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为了准确的找到经络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于人个体之间还会有差异,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如下标准和某些穴位特点来取穴:一般正确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两骨相接的关节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间,或两肌的中间,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侧部位的经穴(腹部无骨处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触电般的感觉说明取穴正确。如无此感觉,只觉麻疼(有的数分钟才感觉到酸麻)应加深或偏左偏右试之,如按压对了穴位其效会立见,有的会缓慢见效,有的会在压后较长时间见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图示和表格,还是不太明白怎样找穴位。我们以手上治心脏的内关穴为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又如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3寸。而从足内踝到髌骨下方(膝盖骨下方)总共为13寸。从足内踝开始第一个3/4段,就是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再如关元穴在脐下3寸,从肚脐眼到耻骨最高点总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医教你怎样找穴位的技巧,而成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医生了。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别忘了告诉亲友,好东西要分享,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本文来源网络,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本微信平台转载的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愿吧诶转载的原作者或老师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