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天天针灸,这个中医技术学生伪装成病人进医院也要听!

文 / 老孙的生活
2019-08-06 17:16

娱乐圈有句话:“吴京拐了,李连杰演不动了,甄子丹却还能打能跳。“真的是这样吗?

从《杀破狼》到《叶问》系列,他的武术动作和拳拳到肉的表演,总让我们血脉偾张。在人们的印象里,甄子丹是当之无愧的硬汉。

所有的动作明星在镜头前的光鲜背后,往往都是一身的伤痛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甄子丹透露,他腰椎、颈椎、肩膀都有受过严重创伤,下雨阴天比天气预报都要准。

在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甄子丹就曾经说道“年轻时可以经受那种撞击,年纪大了病痛便会渐渐浮现,内里机能等等都会有问题”。

如今56岁的甄子丹在二十多年的打星演绎生涯中,已经满身伤痕。

“我几乎每天24小时都会带着那种伤痛,比如此时此刻我的腰就有一点点的痛,前一段日子我走路都不行。

前段时间,甄子丹上传了一段正进行针灸的视频片段,照片中的他趴在床上,隔着一个洞表示自己正在进行针灸,一边说一边喘气!之后镜头转向甄子丹的背部,只见插了近二十针。

甄子丹留言:“大部分的人都不真正了解怎样成为一个动作明星,好像一个职业运动员,他必须投入大量的训练时间(功夫)和承受多种伤痛呢!不能不提我们中国的针灸医术已在世界广泛受爱戴!”

甄子丹的太太汪诗诗也表示自己的丈夫正在接受针灸康复治疗,如果不是中医针灸自己的丈夫将沉浸在更严重的伤痛中。

其实,不只是娱乐圈,现在整个中国甚至世界对中医的热潮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人们的心目中,针灸、正骨、推拿等中医专业知识也早已没有神圣的光环,变得普通,变得平移近人。

提起中医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中医针灸,虽然现在中医人大都重药轻针,但也无法撼动针灸在中医的地位。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如今,全民大健康时代来临,中医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懂针灸绝对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但是中医针灸并不好学。针灸的历史典籍卷帙浩繁,《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大成》等不过是众典籍的冰山一角;“烧山火”“透天凉“等的专业手法更是让很多中医人摸不着头脑。

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获得针灸的精髓,那这个人也许能帮你。她叫冷军,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师从国医大师张志远,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她是中医人的“导向标“

冷军师从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老中医侯汉忱先生,在针灸芒针,灸疗方面,她是当今佼佼者。

她是山东省针灸学会外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的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著作、多部国家统一教材。在传播中医诊疗这件事上,她赫赫有名。

许多中医人了解冷军,最初是通过中域的“临床带教”课程。

人人都知道针灸有调理通气的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微妙关系。

《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明确提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针灸通过什么方法起作用,一个通,一个调,一个营,“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就是我们的穴位。“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神气在这儿游行出入的时候,如果碰到阻塞,你就要营,支援,有通,有调,我们还要支援,还要调和一下,处理一下,调气,营其神气。

像这样耐心的为学生讲解的场景还有很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冷军老师讲的太好了,不仅能把知识点讲到,还能给我们点透”

学生们评价她是“中医知识的博物馆”,有的学生偷偷录了片段传到朋友圈,很多人都在问:老师是谁,在哪教学?

很多人都想来听冷军老师的课,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的人甚至混成病人,拿着病例站在旁边听她的针灸解析,这样才叫不虚此行。

从“农村女孩”到中医针灸的佼佼者,是信念让她坚定

人生有三样东西别人拿不走:一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二是读进大脑里的书,三是藏在心中的梦想。

冷军自述自己出生在济南历下区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冷军就对隔壁的老中医十分崇拜,也希望成为一名中医。于是几乎天天缠着村里的中医,白天看他治病,晚上抱着一本借来的《伤寒论》埋头低吟,眼神里闪着光。

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告诉冷军种地是他们的命,但冷军不相信,他说,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自己创造的。父亲听后默默不语,他心里明白,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终究挡不住冷军远大的志向。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年正月,托人介绍,15岁的冷军走出大山,拜当时的著名中医张志远为师,正式开启自己的学医之路。

自入门为徒起,他在张志远老医生的教导下,立志成为救人病痛的良医。冷军学徒期间,白天除了除帮师父抄方、抓药外,生火、做饭、承担家务无所不作。在晚间捧书自读,学习体会中医的学问,然后再伺机向老师讨教。

从师学习的时间里,张志远先生对冷军要求很严,诊余暇时,监督她背书,《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大成》,冷军日夜苦诵,焚膏继晷,不到3年,这些书便已全部背完,同时,一般的病症也基本都能应付了。

在老师的帮助下,冷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医师资格。

虽然有了行医资格,但冷军仍觉经验不足,恐空有济人之心,而乏救人之术,故又跟随侯汉忱先生侍诊一年

在跟随侯汉忱老师应诊的过程中,冷军逐渐认识到了经方的有效和实用,于是,愈加发奋苦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在长年不懈的刻苦攻读和临证实践中,他的医理逐渐融会贯通,医术日益趋于醇熟。

1999年,冷军正式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一名中医,面对当时的西医冲击,冷军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将中医承下去!

“访名医、带学生、下乡支医、坚持临床”,他把这种交流和工作视作自己的使命

在中医针灸领域里研究越深,冷军越是能感知它迷人的魅力。

其实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因为专于一点所对自己造成的困惑,换个看法,就可以轻松找到答案。

她既能贯通针灸几大针法,又能吧细微的问题讲的又深度,比如:“烧火山”中有个原理叫“测不准原理”

就是你往下扎针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九十度,针再往下行进的过程中是有一个偏差,这个偏差给我们做这个手法一个机会,什么机会?你往下捻往左捻的过程中,接着往下有一个合力。往这捻……是不是?看清楚没有?一下,两下,三下,然后呢,在中间针尖里头得气。针尖得气到人部。再行九下,然后呢,针尖到地部再行九下。然后退针到天。重复进行,行九阳数。这个反复做,再提到天部之后,这地方要透气,如果没有针下辨气,根本谈不到针下透气。针下气什么时候达到针尖,首先要感觉。那么到达针尖这里的话,反复积攒力量,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这个时候马上就可以达到热。

这就是中医针灸的智慧。

复杂多面的针灸知识被她抽丝剥茧,总能以最简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年来,冷军除了在临床践行中医,也四处求学,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清朝叶天士广拜十七师而名流千古,行医至今,冷军已拜十一师。每至一地,必探访当地名医,与其切磋交流。

作为一名医生,学习是终生的。直到现在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研读各家医著,古人所谓“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大抵如是。此外他还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她把传承中医,推行中医作为自己的使命:让更多人认识中医针灸,使用中医技术。

比如,面对中医基础知识几乎为零的学生,对于中医针灸的复杂知识,冷军采用:“中医脑”“中医味”“中医年“等形式,营造中医氛围,用简单的中医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中医的魅力,鼓舞他们继续学习。

在为学生传递中医技术的同时,冷军也是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归纳针灸知识的价值。

比如,冷军最擅长的芒针刺法,在为学生讲解时就结合杨兆刚教授的针法与自己的针法融汇起来。而这种中医无门类,集大家之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中医人。

回望中医针灸的发展,冷军寻求的是“通透”——在古代,这种”通透”是“得其道”;而在今天,这种通透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学习伍止境,请关注师承交流天地,每天锁定三分钟,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医学科普知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