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痛……针灸这几个穴位!

文 / 世针教育
2019-03-25 19:19

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称之为淋证。

病因病机

膀胱湿热,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发为石淋;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别浊,脂液随小便而出,则发为膏淋。

肝郁气滞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滞不会,郁于下焦,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

脾肾亏虚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脾虚而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则发为气淋;若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则发为膏淋;若肾虚而阴虚火旺,火热灼伤脉络,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病久伤正,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

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

热淋

治则:清热解毒,通淋除湿。

处方:肾俞、膀胱俞、中极、曲骨、阴陵泉、三阴交。

方义:取肾、膀胱两经的背俞穴泻之,以清泄肾与膀胱湿热;中极是膀胱募穴,能助膀胱气化,清理膀胱湿热;曲骨对尿涩难下,效果甚好;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利湿通淋作用。

治法:均用泻法,先针背部俞穴,后针腹部穴位和四肢穴。

血淋

治则:清热凉血,通淋止血。

处方:肾俞、京门、血海、委中、中极。

方义:肾俞、京门为俞募相配,可鼓舞肾气,通淋止痛;血海为止血之验穴,委中为血郄,二穴合用能凉血止血;中极有通淋之效。

治法:肾俞、京门用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

石淋

治则:清利湿热,排石通淋。

处方:肾俞、京门、阴陵泉、三阴交、委阳、天枢、中极。

方义:古人认为诸淋总由“肾虚而膀胱热”,故补肾俞、京门以强腰补肾,化气行水,此乃治本之法;亦可泻此二穴疏畅气机,通利水道以止痛,乃急则治其标。取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以健脾利湿;泻三焦经的下合穴委阳以清利下焦湿热,泻三焦经的下合穴委阳可清利下焦湿热,三穴合用以获清热利湿之效。天枢、中极,可调理局部经气以加强涤石通淋之效。

治法:肾俞、京门,平时用补法,如绞痛发作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膏淋

治则:清热除湿,分清泌浊。

处方:膀胱俞、中极、蠡沟、三阴交、复溜。

方义:取膀胱俞、中极,意在清利膀胱湿热,加强分清泌浊之功能;因足厥阴肝经络阴器,取蠡沟以导流定痛;三阴交、复溜可加强分清泌浊的作用。

治法:均用泻法。

【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又灸气门三十壮”。

《针灸资生经·卷三》:“长强疗五淋,曲骨疗五淋,小便黄,……中极治五淋,小便赤涩”。

《东垣十书》:“热淋取关元、气冲”。

《针灸聚英·卷二》:“淋:属热结,痰气不利,脆痹为寒,老人气虚,灸三阴交。

《针灸大全·卷四》:“小便淋血不止,阴器痛。阴谷二穴、涌泉二穴、三阴交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