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来了!中医人必须关注的“好声音”

文 / 中医出版
2019-03-05 19:38

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是新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会议。马上进入3月了,2019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

中医药行业的代表委员也再次成为各方媒体追捧的对象,中医药事业成长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今年两会,中医药行业的哪些热点话题呢?

01

坚持中西医并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委员说,坚持中西医并重,才能保障中医、西医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护航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在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参与后降低了病死率,为中西医并重方针做了生动注解,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目前,中西医在实践中并没有被摆到平等地位。黄璐琦委员认为,问题出在政策不配套上。现行医师管理、药品管理制度“以西律中”,中医西化、中药西管,不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

坚持中西医并重,任重道远。黄璐琦委员建议,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构建独立完善的中医药治理体系;推进中医临床条件和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机制及科研绩效机制。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代表看来,中西医各有特色,中医能治疗不少西医治不好的病。坚持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治病的最大效果。

徐镜人代表建议,鼓励设立中西医特色医院,强化中西医的协同作用,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委员表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质是补齐中医发展的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医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很多,造成西医“腿长”、中医“腿短”,严重影响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02

加强中医人才建设

中医传承发展,人才是根本。如今,西医院校招生人数是中医院校的近5倍。徐安龙委员建议,在医学院校的设置布局和招生规模上,尽量确保中医药和西医药人才培养基本平衡协调。为师承中医、自学成才的医生,提供一个合法行医的渠道,夯实人才根基。

徐安龙委员认为,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中西医并重,首要的是传承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使得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国相得益彰、岐黄之术历久弥新,为健康中国助力,为人类健康造福。

03

利用冬奥会推广针灸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做客2019北京两会委员听民意现场时说:“中医针灸在2010年成为世界级非遗,如何把中国这么悠久的传统文化推广出去?冬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建议在冬奥会中展示针灸文化,展示我们非遗的风貌,并且现场体验。比如让运动员在受到急性损伤的时候感受到针灸,如果是陈旧伤,可以比赛之后再为其施针。让他们体验到针灸的优势,这样就有了直观的感受。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医针灸的发展,对针灸的国际化,对中国中医药的服务贸易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中作为健康名片的一种交往。”

04

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今年两会准备了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胡季强认为,近年来,党和国家从法律法规上给中医药事业保驾护航,从战略规划高度给予中医药事业关怀和期望,已经形成了“一法一纲二规划”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尽管中医药事业有了法规制度的保障,但中药在临床治疗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中药行业遭遇断崖式下跌。现阶段的中药评价体系、注册审评制度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成为中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羁绊;中药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龙头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创新得不到认可;中医药监管主体缺位,“九龙治水”局面尚未有效改善。

此外,胡季强提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被夸大,媒体报道特别是自媒体的“中医中药黑”现象严重;中医院(科室)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重及投入不足,中医人才匮乏,诊疗水平明显下降等问题,都为中医药行业带来了不同的困难和危机。

05

加强中医药防治癌症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在北京的2019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中心的视频访谈中提到要加强中医药防治癌症的理念、方法、方案等基础研究。设立中医药抗癌基础研究专项,加强基金项目统筹,加大资金投入,持续设置中医药防治癌症基础研究的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点扶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显著增强癌症防治的基础支撑能力。

加强中医药防治癌症的学术思想研究和经验总结,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知名专家教授治疗癌症的病史数据、诊疗数据、疗效数据等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中医防治癌症的理念、方法,筛选优化诊疗方案和治疗方药,着力提高中医药防治癌症临床疗效。

充分引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中医药抗癌研究手段和方法,构建癌症治疗药物筛选系统,筛选优化出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并从临床疗效出发,开展临床验证及评价研究,发现疾病新的病变机制和治疗方药的作用机理,实现中医药防治癌症的精准治疗。

06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表示, 应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目前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缺乏当地法律法规支持,且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资金投入来源较少,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严重制约了海外中心建设。

为此,吴焕淦建议:一是培养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二是鼓励开展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的探索实践;三是适时成立行业联盟组织;四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的沟通协调,推动各国以立法形式在中医医师执业资格、教育学历认证、中药产品准入、中医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方面合理妥善地处理中医药服务及产品的准入限制。

一起聆听两会声音,

贡献中医智慧与力量!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身于医学世家,全面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周恩来总理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出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文中图片除第一张来自人民日报微博外,其他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0423,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