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艾益生]温灸

文 / 仲艾益生
2018-07-04 18:07


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之中,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的热力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艾叶具有通畅经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西医分析,艾叶中含有一种主要成份为苦艾醇、酷艾酮的挥发油,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绒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中文名温灸

属 于针灸范围

艾 叶通畅经络、温经止血

作 用解热、止血

温灸简介

概述

温灸是中国古老的疗法之一,最适宜在夏天进行。不仅有利于养生,也可作为“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 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 经络的传导,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 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温灸适宜“治未病”

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之中,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的热力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艾叶具有通畅 经络、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西医分析,艾叶中含有一种主要成份为苦艾醇、酷艾酮的挥发油,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绒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夏天适宜温灸,是因为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因为中医认为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调节阳气最佳,可以提前预防各种疾病。此外,夏天穿衣少,自行施灸比较方便,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


针灸治疗的作用

观念概括

用中医学的观念概括有:“回阳固脱,复脉救急;疏散风寒,调和营卫;活血散血,温通经络;升提中气,固胎止漏;祛风除湿,温寒通痹;固摄冲任,回转胎位;消淤散结,祛腐生肌;引导实热,附火外发;养阴清热,散火祛瘀;培补脾胃,强壮元阳;强身保健,祛病延年”。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 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邓红温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 养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对于邓红温灸疗法所用的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 温补 益气,回阳固脱:邓红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邓红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 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四法更宜自行施灸

温和灸: 去药店买回艾条,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伤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第一次施灸可以将 中指、食指分开放在穴位两侧,通过手指来感觉局部受热的程度。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位 熏灸,距离皮肤3厘米,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

间接灸: 一般用 艾炷,为一次使用剂量的“小艾条”。施灸时,用姜片、蒜片、食盐、附子饼等间隔物将 艾炷与皮肤隔开。间接灸和回旋灸都适用于腹部温灸。

温灸器灸: 用金属特制的灸具,有灸罐和灸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装入温灸器的小筒,同时在应灸部位放一块隔热布,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皮肤红润。适用于背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温灸的4个提醒

提醒1: 施灸时,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热”感也会有所不同。譬如透感:温灸产生的热感从皮肤表面直达深部组织,甚至内脏;扩透:热感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传热:热感从施灸点循一定线路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灶;远离施灸部位较施灸部位更有热感;深部组织热感较表面部位更热等。除了热感外,施灸部位还会有酸、胀、麻、痛之感。

提醒2: 大多数穴位在人体都有两个,温灸时要先灸左后灸右;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时间短、小剂量,以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提醒3: 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烫伤;如果施灸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灸、卧床,并开窗通风。

提醒4: 温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温水,以利排毒;别忘了将艾条置于盛清水的容器中熄灭后放在一旁阴干,以备下次再用。

推荐4个养生穴位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