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力瑜被针灸被患者誉为“罗一针”

文 / 茶TV
2018-05-08 16:15

编者按:罗力瑜在春城被百姓称为“神医”,他每周一、三、五在南市区位于螺蛳湾的医馆为前来求医的患者坐诊,二、四、六、周日在北市区的脉和养心山庄坐诊,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患者就近求医。十一年来,他利用针灸和正骨配合中药方剂,为颈肩腰腿痛、三高、男科、妇科,儿科;中风偏瘫、面瘫、术后康复、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头晕、失眠、落枕、风湿、小儿脑瘫、扭伤、神经肌肉痛等急慢性病变以及癌症术后患者就诊,他的针灸被患者誉为“罗一针”,更为独特的是罗医生的“话疗”,每次能听到他和患者说,不要生气,吃好睡好。治愈患者不计其数,他从来不宣传,不做广告,家喻户晓的口碑仅是患者的口口相传,每天来问诊患者上百人次,目前,累计接诊了十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

本期《丝路会客厅》的嘉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针灸中心主治医师,中国脊椎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学常务理事,昆明市易经协会副会长罗力瑜先生。

杏林世家,医者仁心。罗力瑜1974年生人,籍贯于山河毓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湖南隆回,这里也是伟大思想家魏源的故乡,从事中医研究近二十年,为罗氏正骨传人,师承钓鱼台保健专家王文远教授、广州军区总医院龙层花教授。他曾学习壮医、藏医、正骨、易学、心理学以及营养学,并将所学之术与针灸融于一体医治除病人。他提出心理失衡导致生理失衡形成生理病变的根源理论,独创同源根治平衡文化。

昭濡:罗医生听说您出生在伟大思想家魏源的故乡,而且您的家在当地也是一个大家族,“罗氏正骨”更是盛名远播,请谈一谈您的家学渊源。

罗医生:是的,我的祖籍在山河毓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湖南隆回,那里确实是伟大思想家魏源的故乡。我出生于1974年,那时正值“文革”我家被划成了大地主。我小时侯身体很弱,两岁那年得了肺炎,咳嗽的厉害,家里没钱买药,是懂医的大伯用紫苏叶子熬汤给我治好的。父亲是老师,我五岁就上学了,七八岁时经常要跟大伯上山采药,学习认药,童年时就可以认识好多的中草药,但是我那个时期并没有选择从医,父亲的意思是让我大学去读西医,认为那个好就业,可是我对西医不“感冒”,所以大学去读了交大。

我家祖上几代在当地就是大户人家,家族人丁兴旺,方圆百十里几乎都是罗姓。祖上立下规距,家族里每代必须有两个人,一个得懂医术,传承罗氏正骨和中医针灸;一个是风水师,懂易经。到我这一代成单传了,他们都把这两门技术都传给了我,但是我只看病,很少看风水。《易经》里有好多东西和中医是相通的。

昭濡:一开始没有选择学医,那后来是什么原因让您回到了终身从事中医的道路上的?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罗医生: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法院上班,当了两年书记员。越来越感觉这个工作不适合我,就辞职下海了,然后出去闯荡。

出去后发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很有意思,就报考了心理学拿了心理咨询师证。后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人对待心理问题是完全和西方人不一样的,患者都比较含蓄,不愿意自我暴露,不容易相信咨询师,这样就很难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时又接触到了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也注重人内心世界,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则为心神疾病的防治确立了完整的体系。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历代医家都有阐发运用,世代传承。直至今天仍然用“心主神明,气生百病”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治疗身心疾病。

西方人主张二元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主张的是心物合一,内在心理意识和外在物质世界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连互通,采用的是心物一元论,如王阳明先生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就中国传统的想法来说,因采取的是心物一元论,所以属于系统整体的认识论,比如中医号脉诊断体质,并不会将人拆开来看,经常是同一种原因导致了不同的部位出现病症,因此把人当成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看待。

所以,我明白了祖传中医的重要意义,回归中医事业就成了不二选择,不但回家继承了祖传中医,也义无反顾走上了漫长的拜师求学之路。

在昆明市北市区的脉和养生山庄患者排队就诊

昭濡:谈谈您的拜师求学之路。

罗医生:精通了祖传的中医针灸和正骨后,我觉得传下来的医术在应对当下的病症还远远不够,所以决定拜师学艺。第一个师父是著名正骨专家,时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的龙层花教授。师父创立的"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龙氏正骨推拿已被列为医学院校本科生课程,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适宜推广项目并在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推广。第二个师父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师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事平衡针灸学的研究。他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平衡针灸学,从而形成了针灸——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以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恢复的目的。获得18项科技进步奖,在国外数十次演示针灸3秒钟见效,让西方人震惊。

除此之外,我还多方游历,去西藏和藏医学习,在广西学习壮医壮药,还有拔罐、刺血疗法以及独特的观眼诊断法。藏医藏药历史悠久,它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等理论,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力很大的民族医药之一。

“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是壮医的观点,壮医的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麻木、瘙痒者效果极好。

经过十多年遍访名医求学和临床实践,36岁这一年决定安定下来开馆接诊。在昆明开医馆是因为我在广西和壮医学习时经常来昆明,所以爱上了这座城市。

昭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您在36岁开始立馆创业,治病救人。11年来,创立同源根治平衡文化,用针灸和推拿配合中药方剂治愈患者不计其数,累计接诊了十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针灸被誉为“神来之针”,被患者誉为“神医”。讲讲您的同源根治平衡文化和医治案例,还有您对“神医”这个称号如何看待?

罗医生:“神医”这个称号是大家对我的爱戴,我用自己的平常心对待每个人。我的发愿是治病救人,用心的为每位患者扎针,尽量的去除他们的病痛。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多年的积累,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道,这个道就是治病救人。我更喜欢别人叫我“罗一针”而不是神医这个称号。

自古针灸是靠一套针“吃饭”,所以我手中也有祖上传下来的一套金针,过去给病人扎完针后给针消毒是放在专业的器皿中高温蒸煮,这样费时费力,病人少了还可以,多了就用不过来了。现在科技发达,针都可批量生产,所以我们现在采用的都是一次性钢针,对病人是一人一针。这样我也可以根据消耗掉的针来计算出接诊的病人数量。至于治愈的案例那很多,比如大理16岁女孩的糖尿病,当时血糖已经高达21毫摩/升,经过我的一次正骨和针灸,血糖降到了9以内,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认为,16岁以内的小孩产生的三高都不属于原发性的,多属于其它原因引起,如:脊柱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9岁的重症肌无力的孩子,这个病是目前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后来通过我的针灸,已经痊愈。

关于同源根治平衡文化是这样的,心理失衡是导致身体失衡的根本原因。一个人能做到能吃能睡,无病而终,无疾而亡是人生最大幸福,所以,我跟每位患都交流的重点是以自己为榜样,开导每位患者遇病,遇事都要用平常心对待,不要大悲大喜,不可过份计较失得,心理平衡了,身体的各器官就得到了平衡,疾病自然就少了。

昭濡:您开始提到的学习《易经》不去看风水,是为了治病,那么《易经》与中医的关系是什么?还有,您已经是一名皈依佛门的家俗家弟子,请问佛学给您带来了什么?

罗医生:普通人眼中的《易经》是一门玄学,我认为完全不是这样的。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易经》,它是五经之首,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闪光的巨著。易理之所以数千年不衰,肯定不是一部迷信的东西。在古代科学未分化以前,医学和易学源出一家。人体知识曾是易学素材之一,《易传?系辞》曾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学把人体脏腑器官纳入易的框架,例如《易传.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这是在巫术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可谓"医易同源"。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阴阳对待、阴阳匀平、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逆顺、阴阳离合、阴阳交争、阴阳转化等一系列规律,并用以概括医学现象成为医学理论。如一年四季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阴阳五行对应五色五味等等。

皈依佛门,是与祖训有关。我家供奉的家神是“右:家奉儒释道三教有感,正中:天地君亲师位,左:罗氏门中”。湘西人朝拜的是南岳衡山,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所以我们每年六七月都要朝山。后来,因为我出诊在福建武夷山天心寺,结缘了泽道大和尚,在他的方丈室听他开示的时侯,发现他作为一个佛门中人竟然能把中医、养生和生命平衡阐释的如此到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八正道、三学、六度等修持之道都是行之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都对指导人拥有正确的心理观和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佛教和中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现代科学的诸多学科一样,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是却又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同甘与共。中医蕴含着佛教思想、佛教精神、弘扬着佛教文化;佛教发扬着中医理论、培育着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佛教经典里记载着医药典籍。初一和十五我都要坚持去寺庙义诊。我收徒弟有一条规矩是必须义诊,必须做到万人义诊。

我发现,解决心理问题是治病的根本,以前的我是为了治病而治病,用的是学习的技术,对佛学有了认知以后,开始用心治病。现在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疾病,其根本原因是自己不正常不符合规律的心理,以及由这些心理形成的不良习气和行为所造,那么,要想根除这些疾病,要改变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医疗思路和方法,我们必须从生命层次中最根本的心理入手,调节不正常不符合规律的心理,因此,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就是中医的“话疗”。包括道家的符咒,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结 语通过《丝路会客厅》两个小时的对话时间,让我们走近了罗力瑜医生,近一步了解他的中医、针灸、了解他如何看待《易经》与中医,佛教与中医的关系。最后希望罗医生用他精湛的医术能够救治更多的人,用他自身的文化影响更多的人。(孟子发)【本文由一点资号“茶TV号”发布201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