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临终前反复叮嘱徒弟,这个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文 / 马迁品历史1
2020-10-27 09:05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出生于541年一个贫穷农民家庭,他自小就聪明过人但是却体弱,因此开始对中医感兴趣。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在他的走访和积累中及时记录下来,孙思邈曾用一根针救下两条性命。

据说在一次游历中遇见送葬队伍,队伍走后地上的几滴鲜血引起了他的注意,最后得知棺中是难产而死的妇人,孙思邈嗅闻血迹断定此人还有救,最后他找准穴位一针下去,妇人全身抽动,慢慢苏醒,并顺利生下一名男婴,之后孙思邈把的经验和药方编写进《千金要方》。

不止是有自己的经验,孙思邈还会研究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医的药方都进行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可是在研究东汉名医张仲景留下的方剂时,孙思邈却发现有一味药有危害,它就是“五石散”。“五石散”可治伤寒,原料有石钟乳、硫石、白石黄、紫石英、赤石脂等因而得名,最早用于治疗伤寒或湿疹。

但是由于其药性燥热,服后能使人精神振奋,甚至产生幻觉,所以“五石散”在魏晋时期曾十分盛行,在魏晋名人何宴的大力推广下,更是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潮品”,成为魏晋名流身份的象征和精神食粮。在近代出土的东晋豪门王彬的墓葬中就发现“五石散”,王彬是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曾经官至朝廷的左仆射,王彬不仅自己服食,自他的影响下女儿王丹虎因服食五石散导致不能生育。自魏晋到隋唐时期,因服食五石散致死的不在少数。

孙思邈在仔细研究五石散的破坏力后,圣旨上书给唐朝皇帝阐述滥用五石散的危害,并希望可以请皇上下旨毁掉五石散,在他的努力下,服食五石散的风气渐渐得到纠正。虽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记载了这一味中药方剂,但是在他临终前还特意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的药方。

本文由马迁品历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