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得病差点去世,被外国人救活得知药方后,为何下令全国禁用?

文 / 一度历史观
2019-08-29 10:09

在2001年时,著名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加上陈道明、斯琴高娃等一群老戏骨演出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开播,并在收视率以及口碑上双双喜获丰收。

这部《康熙王朝》,对康熙皇帝传奇般的一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并给予了一定的正面评价,让康熙皇帝以“治世明君”的形象,出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而至于康熙皇帝所开创的“康乾盛世”,则更是成为这部电视剧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康熙皇帝却远远没有电视剧所刻画的这么光鲜。

在很大程度上,康熙皇帝虽然一手开创了“康乾盛世”,但又一手埋下百年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就说康熙曾得病,并差点去世,而后被外国人救活,在得知药方后,他竟然下令全国禁用,这是为什么呢?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其年号为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便亲政,他在位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在他执政初期,国内国际的形势非常严峻。而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康熙坚持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以及统一。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并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因此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并非有功者就无过,康熙在位时也曾做过糊涂事。

就例如,众所周知的,明朝初期曾经实行过海禁,直到隆庆时期,这海禁政策才得到解除。而清朝入关后,为了打击沿海的抗清运动,清朝立即宣布海禁。而康熙皇帝则是将这一政策实行到了极致,不但是禁止人们私自出海,甚至还多次的下令将沿海的居民迁入内地,而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因此,这一政策在东南沿海,形成了从30里到300里不等的“无人区”,这一政策造成了多达几十万人的死亡。

在现代的人们看来,这个海禁政策不仅是给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扼杀了中国的海洋贸易,严重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而且还让中国没有能够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因此错失了转型发展机遇,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影响了中国200多年。

不仅仅只是海禁,在限制国民的发展方面,康熙是非常的上心的。

康熙小的时候曾得过天花,而在长大后又多次患有重病,其中特别是40岁时,他得过一次严重的疟疾,这种疾病在当时被叫做“寒热症”,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虽然北京城正处于酷暑,人们挥汗如雨,但是得病的康熙帝却还是不停地打着冷战,且嘴唇发紫,眼窝凹陷加上时而浑身抽搐,时而全身抖动。

宫中的御医们遍施中药也都没有治愈。而后,当康熙帝患疟疾的消息传出后,有两名外国的传教士便火速来到北京城,他们说要把欧洲治疗疟疾的神药,敬献给康熙帝治病。

然而刚开始的御医们迂腐不堪,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康熙帝吃这种来路不明的药,但是又没有办法,就决定先让一名疟疾病人试药,结果这名病人很快就康复了。因此,御医们最终同意康熙使用这种西药。果不其然,在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的西药后,康熙很快的便痊愈了。

之后,康熙便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在宫内建立实验室,还亲自动手为子女及宫女接种牛痘。但却全国禁用曾治疗他的西药。

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康熙只是将科学研究当作自己的个人兴趣以及爱好,他禁止西方科学技术在民间流传。比如,他让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一书翻译成汉文及满文,但却禁止这本书外传,他说:“此乃特异之书,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

对于康熙的这种做法,梁启超痛心地说:“就算他(康熙皇帝)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历史上的康熙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但却有人提出,中国的落伍恰恰始于康熙,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