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抗旨不遵,要尽快杀掉此人?他不这么做会被灭九族!

文 / 史说新域
2018-10-20 10:01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洪秀全封为忠王。1864年6月6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天京城陷。忠王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福从太平门突围,经过血战后掉了队,暂避于方山民家,6月9日,忠王被奸人出卖被俘。

在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清朝廷下旨曾国藩把李秀成解送北京,而曾国藩却抗旨不遵,借口忠王“甚狡”、“不宜使入都”,在南京就杀害了忠王李秀成。原因何在?老王认为:

被俘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李秀成利用曾国藩让他写《自述》的机会,忠实地记录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经过,记载了太平天国将领英勇斗争的战斗史绩,以及人民群众对革命和反革命武装的不同态度。李秀成沉痛地总结了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并进而提出“保民为乐”和“防鬼反为先”的主张,把忠于天国、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升华到了忠于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高度,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曾国藩待李秀成写完《自述》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地方对他自己和湘军不利,于是为了其个人的目的,对《自述》作了篡改,用以欺骗清廷。

一是天王洪秀全的逝世。

在李秀成的《自述》原稿中说:“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身制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但曾国藩为了报功,于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上奏清廷却说洪秀全在“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

等见到李秀成的《自述》后,发现此处的矛盾,于是在七月初七日,杀害了李秀成后,曾国藩上奏清廷又捏造宫婢黄氏说洪秀全“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并立即改动《自述》为:“因九帅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他要借篡改后的李秀成《自述》来为自己作证。

二是俘获李秀成的经过。

李秀成的《自述》原稿中说:“这帮百姓密藏于我,那帮百姓得我宝物,民家见利而挣,因此我而藏不住,是以被两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

而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却说:“伪忠王李秀成一犯,城破受伤,匿于山内民房,十九夜,提督萧孚泗亲自搜出”。萧孚泗就因为“督办炮台,首先夺门而入,并搜获李秀成”而得封一等男爵。

曾国藩在原稿上,把“是以被两个奸民”七个字勾去,“获拿”倒调,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后又改为“遂被曾帅追兵拿获”抄送清廷。

三是李秀成保卫幼天王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天京的时间。

李秀成的《自述》原稿为:“是日将夜,寻思无计,⋯⋯不得已,初更之候,舍命领头冲锋”,“自向带幼主在后而来,冲由九帅放倒城墙(缺口)而出,君臣舍命冲出关来”。可见李秀成是在天京失陷的当日初更从太平门缺口冲出。

而这时候,天刚黑,就被冲出,按照清朝廷的惯例,主要责任人是要受处分的。所以曾国藩便向清廷捏报,说官兵苦战到“见星”才收队,“结为圆阵,站立龙广山”,“分守要隘”,以防太平军的冲突。

另外伏兵一直在进攻天王府,到三更还没有收队,到四更李秀成传令放火烧天王府和各王府后,就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即曾国藩把“初更”改为“四更”。清廷看了曾国藩这个捏报,还下谕命令曾国藩把防守缺口不力的将领查参,曾国藩还是以“我军巷战终日”搪塞清廷以逃避责任。

四是盗改太平天国十误第十误事。

李秀成的《自述》原稿中说:“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曾国藩第一次看《自述》时,就用笔圈去,到后来清廷命他详细抄录补送时,他又把十要、十误补抄,用笔全部盗改为:“十、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

曾国藩这样一改,不但掩盖了他久攻天京不下的无能,而且,把李鸿章的攻陷江苏、左宗棠的攻陷浙江的功劳都揽归自己和他弟弟曾国荃身上。意图很明显,都是为了说明曾国藩和曾国荃全力围攻天京,太平天国把江、浙的军队调回来保卫天京,致使在江苏和浙江等地的防守空虚。

通过两相对照,曾国藩老奸巨滑的用心,真是昭然若揭了。如果忠王李秀成一旦被押送北京,一切篡改李秀成《自述》的欺骗行为都会露出马脚。所以欺君之罪所必然招致灭九族的严重后果,这是促使曾国藩决定不遵清廷的旨意,提前在南京将忠王杀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