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上最有名气的一味中成药, 很多人却用错了!

文 / 医学周刊
2018-10-12 01:03

要说中医史上最有名气的一味成药,非六味地黄丸莫属。

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本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上述就是此方的概述,我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是非常关注这味药方的。但其实,做为母亲更应该关注这味药方。

要说这个最有名气的药方从何而来,聊一下它的出身。六味地黄丸是北宋时期的名医—钱乙研制出来的。钱乙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他有一手非常厉害的技能,那就是儿科。钱乙是祖国中医第一个将儿科系统的作为一个学科来对待的医生,在当时经他手治愈的孩子不计其数。后来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小孩子的特点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孩子的阳气很足,其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身体灵活,爱玩好动,怎么玩都不会觉得累等等,而阴常不足的表现则为生长发育迟缓,爱出汗等现象,由此而发明的这味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味中医史上最有名气的方药,最开始却是给小孩子吃的。正是针对于小孩子的阴常不足这个症状,尤其是小儿成长发育期出现的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按现在的名词就是发育迟缓,钱乙发现这五种症状都是由于小儿的阴虚所造成的,按现在的说法也叫营养不均衡,故发明了这款六味地黄丸,非常好的缓解小儿的阴虚发育迟缓这种情况。

后世的医家进而研究发现,这方药不仅仅针对小儿的阴虚,对于成年男性由于耗损精液而出现的肝肾阴虚症也是非常适症,固而这款药就被打上了男性补肾的标签。

但就算是补肾,很多人也用错了。药方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药针对于肝肾阴虚有效果,如果此人是肾阳虚的症,就不能服用此药,否则会起反作用的。看很多人喷中医中药,说吃了没效果,其实是他们自己愚昧,药方上都写的清楚自己不看吃错了药怪谁呢?

其实现在来看,这味药方的功效着实很多,因方中有补有泻,不仅调肝肾阴虚,还能补脾阴,对于药方中所写的症状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小孩子 也可服用,不要害怕,比较适合长期服用,副作用相对来说较少,只要不是肾阳虚和泄泻者就行。

中医里的经典有很多,但被世人所传造成了很多误会,愿更多这样的中医经典能够被人们熟知,让中医文化真正的走向世界。

内容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