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时,老天津卫一则趣闻,庸医变神医,错开药方惹来大笑话

文 / 大狮
2018-07-24 08:14

话说当年天津卫西南角一片儿有个姓黄的庸医,这人原先是河间府人,后来到了天津混日子,而后扎根天津。他在老家之时,跟着赤脚郎中学过一点土方,但也只能医治个小病小灾啥的。天津卫当时的名医有好几位,那可真都是些旷世神医。个个有手到擒来之方,有起死回生之法。可您猜怎么着,最后全让这个黄姓庸医给挤兑了。

这个黄姓庸医住的胡同中,就在他家斜对面也住着一户人家,这家姓王,世代行医,王老先生是个十足的名医,医术高明,令人称赞。有一次深秋季节,道台大人的小儿子不知道怎么得了病,眼看就要不行了。道台大人派手下去请王老先生,可这个手下人是个二百五,愣是走错了门,找到了姓黄的这位庸医。偏巧这位还是个大舌头,“王”“黄”基本一个味儿,黄庸医真以为是找自己的,但一听是道台大人家中的事儿,死活不敢去。但不去又不行,人家既然找上门,自己要是不去,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最终牙一咬,心一横,跟着来人到了道台大人家中,一看小少爷正倒气呢。

黄庸医一看,心里有了底,这活他当年在老家干过,他知道这孩子是积了食,又吐不出又拉不出,全卡嗓子眼里了。黄庸医说家里有药能治这病,道台大人赶紧让他回家取药。其实他哪有什么药,回到家他捡了一把烂梧桐叶子,抓碎了之后,回到道台大人家中,用凉水搅浑搅浑让小少爷喝下去,凉水加烂树叶子起了作用,小少爷连吐带拉,病好了!

这下可了不得了,道台大人亲自给写了匾额“津门第一神医”,黄庸医自此改换门庭,成了神医大拿。可这人心术不正,他想称霸津门,此时手里有了钱,买通一些混星子去那些老名医家里找茬子,并且让人把对面的王老先生的腿给打断了。最终这些老名医全部歇业不干了。黄庸医以为自己真的天下无敌了,该着这小子走时运,您还别说,他那些在老家学来的土方子还真就误打误撞治好了不少达官贵人的病。可他毕竟手艺不到家,几乎三分靠治,七分靠忽悠。但该着他倒霉他逃也逃不掉。

一次,海关总署衙门郑大人派人来请,说家中有女眷生病,请他去家中给病人医治。黄庸医乘坐小轿子到了郑大人家中,走近病人房中,让床榻上躺着的病人伸出手腕,他要把脉。各位请记住了,早先的大户人家女眷不轻易见人,特别是不认识的人,生病了要躺在床榻之上,隔着帘子让大夫把脉,没有现在影视剧中演绎的大大咧咧坐在一旁让人家给把脉看舌苔的。

黄庸医简单把了一会脉,然后让人跟他回家拿药方并取药。黄庸医自从成名之后,派头很大,不管是谁家,他都不在人家家中写药方,也不说什么病情。他诊断完后,必须要回到他那件非常华丽的“草堂”之内,他才肯写药方,然后让徒弟给人抓药。为什么这样?因为他在回程的路上可以盘算盘算,即能骗些钱,还要不弄出人命,他了解自己,自己那两下子纯属是“驴粪蛋子~外面光”。若当场说出病情,并且开药,搞不好会露馅儿。

到了草堂,他写了一份药方,然后让徒弟给郑大人家中跟随来的下人抓了药。这个下人留下酬金,取药走了之后,没出一个时辰,带着一群穿官衣的差官凶神恶煞一般冲进草堂之中。没等黄庸医反应过来,上前揪住脖领子先给了一通大嘴巴子。然后,砸了铺子,将黄庸医关进站笼里示众。

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变化这么快?要不说庸医就是庸医,你去之前倒是问清楚给谁看病。黄庸医如今讲派头装行家,他早就听说郑大人新纳的姨太太有了喜,以为是给这位姨太太看病呢,他把脉之时,脉像也确实像是个“喜脉”。于是在回来后,给人家开了个安胎的方子。可他哪知道,躺在床榻之内的哪是什么姨太太,而是郑大人70岁的老娘。这下可好,把郑大人气的暴跳如雷,要好好收拾收拾这个庸医。

站了三天站笼,黄庸医就剩一口气了,好歹没要他的命。最终牌匾收回,药铺关张,钱财全部充公。黄庸医又回到了原来那副德行,回到了自己那半间老土房中。最终活不下去,投了海河。你说这庸医损不损、缺不缺?做到这步田地,该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