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食疗的基础理论著作

文 / 闲读与苦读
2021-01-01 00:48

中国重要饮食典籍(二)

《黄帝内经》:食疗的基础理论著作

中医食疗思想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也作《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初步确立的食疗理论,是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先人们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不断总结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内经》认为,食疗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起作用的关键在于食疗时必须遵从“气味合而服之”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五味调和以养五脏

《内经》强调五味调和原则,认为人是复杂的有机体,需要所有营养素。如果患病,除了药物治疗外,也要进行食品治疗调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配合调养,《黄帝内经》目录即是将五味调和在一起、全面膳食、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以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寒温调和以养五脏

《内经》认为,人体五脏功能协调,在整体上就表现出“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如果五脏功能失调,则整体上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疾病状态。因而在食疗原则上,《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这些寒温调和以养五脏的原则,对指导食疗有重要作用。如热性体质或热证食用寒凉食品,寒性体质或寒证食用热性食品,阴虚有热体质食用养阴食品,阳虚有寒体质食用温阳食品。

食量、食次调和以养五脏

《内经》认为,饮食对五脏有养和伤两方面作用。饮食五味是化生阴精的物质基础,必须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才能发挥养脏作用以达长寿之目的。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是脏腑强盛、健康长寿的前提和基础。

《内经》关于食疗的基本观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顺应自然按季节食疗的观点

《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津液相生,神乃自成。”这说明,自然界的五气五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医生可根据味与形“天人相应”的特性来达到补泻目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是说顺应自然阴阳变化而选择合适性味的药物或食物进行养生食疗。再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提出“用热远热,用寒远寒”食疗原则。即当气候寒凉时,避免寒凉食物;当气候温热季节,避免服用温热饮食。

食药一体调整阴阳的食疗观点

《内经》认为,掌握机体阴阳盛衰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膳食活动,以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是食疗理论的核心。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骨空论》云“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食疗可概括为补虚和泻实两大方面。例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诸方面可视为补虚;而解表、清热、利水、泻下、去寒、祛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或补或泻无一不是在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对饮食的宜与忌,《内经》也是从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凡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如在平人与病人饮食调养方面,《内经》强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总之,即是要做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具体食疗过程中,因为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来源一处,均属天然产品,具有同一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内经》非常强调食药一体、药食同用,即将食物与药物相结合进行食疗搭配和药食调制制备。如《内经》所载十三方,有一半涉及食物,而且分属谷类、水产类、禽蛋类、膏煎类等数种。张仲景的名方“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病)、“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妇女脏寒证)等,都是在《内经》这一“食疗一体”思想指导下创制的。

《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重要的同时,还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性味偏性对机体体质的阴阳属性有重要影响,轻则使体质发生转变,重则发生寒证或热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即是说过吃寒性苦酸食物,则伤人体阳气而为病;过食热性辛甘食物,则伤人体阴气而为病;过食辛甘则使人内热而易转变为热性体质或发热病;过食苦酸使人内寒而易转化为寒性体质或患寒病。其转变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可见,饮食营养的性味偏性与体质、健康有密切关系。病理体质及疾病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饮食不当。因此,治疗内生六气与纠正病理体质和病症,首先从调整饮食入手,可以收到“治病求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