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 | 茯苓——健脾利湿、美白养颜、食疗补益

文 / 固生堂中医
2019-08-02 15:01
"

唐代典籍《外台秘要》,记载了黄帝与医师高阳负的这一段对话:

黄帝问高阳负:“七伤指的是哪些疾病?应如何治疗?”

高阳负回答道:“有一味神药,不论寒暑,一年四季皆可服用,根据四时季节和病情的不同可加减药物配伍,若是寒证就加热药,若是热证就用寒药,若是风病就加祛风之属,并参合病人色脉调整处方。”

这个神奇的中药,就是在17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之上品--茯苓。

药膳 | 茯苓——健脾利湿、美白养颜、食疗补益

茯苓生理特性

东晋葛洪在《神仙传》中描述 “老松精气化为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品种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表面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

茯苓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功效主治

1、健脾利湿

茯苓甘、淡,平,其药性平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气。

《伤寒论》中使用其健脾利湿不伤正的方剂如: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真武汤、猪苓汤等。

而《金匮要略》记载茯苓治疗多个病症,如奔豚气病、腹满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消渴小便利淋病、水气病、黄疸病、呕吐哕下利病、妇人妊娠病。

2、宁心安神

茯苓乃宁心安神之佳品。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茯苓治疗 “时气病”中有“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神语言与人不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但以猪苓散(组成: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一方寸匕,水和服之”。

药膳 | 茯苓——健脾利湿、美白养颜、食疗补益

3、美白养颜

茯苓还有美白的功效,在《肘后备急方》记载:“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惛鄙丑方第五十二”中有美白方,“茯苓、白石脂,分等。蜜和涂之,日三度”。

“药王”孙思邈著《千金翼方》中有茯苓入药的“妇人面药”—“面脂方”,“主面及皴靥黑皯,凡是面上之病悉皆主之方”,即皮肤干枯等均可适用此方。

4、食疗补益

茯苓除药用价值外,还有很好的食疗补益的作用。南方人比较喜欢吃的茯苓饼等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早在古代,一些文人就比较喜欢吃茯苓,比如酿造茯苓酒,煮茯苓粥等。宋代文豪苏轼就是喜欢茯苓的主儿。

以九蒸胡麻,同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面食,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药膳 | 茯苓——健脾利湿、美白养颜、食疗补益

茯苓杞子山药粥

做法: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山药20克,粳米适量,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胃,营养滋补。

固生堂中医

药膳 | 茯苓——健脾利湿、美白养颜、食疗补益

欧阳卫权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客座教授。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万病识机,活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为国内系统性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皮肤病第一人,多次受邀于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经方专题演讲,尤其系统地讲授《伤寒论》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学术经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皮科临床医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六经辨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影响很大。

擅长疾病

皮肤病:带状疱疹神经痛、痤疮、荨麻疹、血管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激素依赖性皮炎、斑秃、结节性痒疹、丹毒、黄褐斑、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生殖器疱疹、毛发红糠疹等;

常见内科疾病:发热、咳嗽、失眠、慢性鼻炎、慢性胃炎、腹泻、心悸、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痹证、口腔溃疡等。

妇儿及其他:小儿肺炎、哮喘、腺样体肥大、厌食、消化不良、夜啼、遗尿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出诊时间

周二/四/六/日下午 广州东山分院/广州骏景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