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多前的食医、疾医、疡医都是如何给王宫贵族们做食疗的?

文 / 海叔说春秋
2018-09-12 06:00

两千年多前的食疗

人要吃五谷杂粮,就总是要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药,吃了药身体才会好。而大凡那些身体好的人,若非是身体底子本身就好,就是很懂得养生,其中食疗就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中医中实际上有很多讲食疗的方法,说人的身体不好大多是源于先天不足,或者后天脾胃不和,至于久病不愈、年老体衰或者劳累过度等等现象,都可以食疗的办法加以调养。其实在更早的时代里,即是在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人时代,人们对食疗就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周人的朝廷中设立有食医机构,专门为王室贵族们开发保健食疗食谱。在这些食医机构中还有着三种非常重要的官员,他们是食医、疾医、疡医,他们身处王宫之中,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研究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与食物的关系,并据此分析不同季节的食物属性,把那些寒热属性不同的食物进行综合搭配,以膳食平衡来调节贵族们的身体,达到养生保健之作用。那么,周人贵族们的食疗食谱中,究竟有哪些食物呢?

两千年多前的食疗

《周礼》有“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什么意思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食医掌管着王宫贵族们的六种主食、六种饮料、六种肉食、上百种美味佳肴、上百种酱料、还有八种珍禽异兽的肉食。周人的食谱跟后来的满汉全席相比更要丰盛得多,唯独不同是周人掌管贵族伙食的为“食医”,而后来更多的则是“御厨”和“御医”,显然周人是把“食”和“疗”合二为一的,反而是到秦汉以后王亲贵族们却把“食”和“疗”分割掉了。要说在吃的问题上,周人显然更要先进得多。

周人的食医中,他们“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不同季节搭配不同的饮食,跟今天我们对身体的养护几近一致。不同的季节里身体会缺乏某类元素,食医们就会搭配相应的食谱,讲求的是“膳食之宜”,绝对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饱一顿饿一顿,反正食医跟周人的严谨风格是如出一辙的,就是非常恪守规矩,吃饭也要有规矩,食疗也要有规矩,要跟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相适应。

两千年多前的食疗

​周人的食医讲养生食谱,还有个疾医则更进一步,要“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味就是我们说的酸、甜、苦、辣、咸,五谷就是黍、稷、麦、菽、稻,五药就是草、木、虫、石、穀,这种种东西都来自于自然,也合乎于中医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讲究的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其实就是把人与自然界整体融合起来看,认为人不是孤立的人,人的身体与大自然的一切种种皆有渊源,因此生病了也能从自然中去找寻治愈之法。

周人的疡医则更为神秘,在《周礼》中有“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这个疡医其实更像是周人宫室中专职负责治疗外伤的医生,但这个医生的医疗之法却更似于食疗,就是用五味养身体经络血肉,所谓以毒攻毒和补气养虚等法,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五味上,就是吃。中国人说五味杂陈,那就是说味道多,这些味道可是在数千年前,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