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营养·会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暨首届全国体重管理与特医食品发展论坛盛大召开

文 / 浙医二院营养科
2018-09-09 15:08

9月8日上午8:00举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暨首届全国体重管理与特医食品发展论坛开幕式。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主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食品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食品应用委员肥胖营养学组组长、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阶平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委员会副主委张片红教授,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华金中教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翠凤教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章荣华所长等相关专家学者,临床医生,营养师以及部分企业代表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张片红教授主持。张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本次论坛主题为“联合营养,健康体重”,是展示和交流国内外超重和肥胖症最新发病机制、临床诊治进展及特医食品应用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张教授指出,营养关系到疾病预防和康复,体重管理可作为营养工作的突破点与亮点。他对临床营养的发展充满信心,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朱翠凤教授致开幕辞。她表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年来,一直秉持着学术性、公益性和规范性原则积极推动相关学术交流与公益活动。在昨晚的会议中,正式成立了饮食治疗管理、减重手术管理、药物治疗管理三个学组及青年委员会。今后期待在学会领导下,继续贯彻相关政策,促进体重管理及特医食品研究与应用,做健康中国的推动者与践行者。最后,朱教授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石汉平教授致辞。石教授表示,体重管理既包括营养不足也包括营养过剩,抓住肥胖就抓住了慢病防治的本质。他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衷心希望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食品应用委员会肥胖营养学组的体重管理工作在国内竖起一面旗帜。

华金中教授致辞。华教授指出,体重过轻与超重肥胖都对人体有很多危害,减重而不减营养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他强调,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可为浙江地区的体重管理甚至营养学科发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开幕式后进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肥胖管理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全国防治肥胖及其并发症活动优秀单位颁奖仪式。

石汉平教授与华金中教授为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颁奖。其中我院获得突出贡献奖。

李增宁教授、缪明永教授、陈伟教授、龙建纲教授为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颁奖。

朱翠凤教授、章荣华所长、孙明教授、张帆教授、郑锦峰教授为优秀团队奖获奖单位颁奖。

第一场专题报告由叶世伟主任和马向华主任主持。

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石汉平教授作《建设无饿医院》专题报告。石教授指出,无饿医院建设要有效预防医源性或院内营养不良或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随后他介绍了国内外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情况,指出要进行干预,需要明确其定义及诊断,简化方法,规范营养诊疗路径与流程,进行整体疗效评价,优化诊疗计划。最后,石教授介绍了无饿医院行动宣言,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区,改善医院膳食供应服务、建设考核体系等内容。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兼临床营养科主任、河北省营养质控中心主任李增宁教授作《儿童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研究与干预》专题报告。李教授指出,儿童超重肥胖是一个全球问题,儿童肥胖对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均有危害。随后李教授解说了儿童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研究,指出肥胖儿童家庭存在一定家庭聚集性。饮食结合短期或长期运动、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对儿童肥胖有一定效果。李教授强调,预防肥胖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教授作《肥胖与线粒体代谢重构》专题报告。龙教授指出,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引起肥胖问题,在这其中,线粒体极其重要。随后,龙教授分析了大鼠模型肥胖形成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AD大鼠高脂饮食干预后的代谢情况,炎性因子白介素6及 TNF-a导致了脂肪合成的抑制。最后龙教授解说了线粒体营养素及其协同作用。

第二场专题报告由张勇胜主任和胡怀东主任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陈伟教授作《减重手术中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全视角》专题报告。陈教授提出ERAS的营养全视角管理,从术前宣教与营养筛查、预康复加速术后恢复,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术后早期营养干预,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方面解说了多学科模式下肥胖病人减重手术与营养管理内容,最后,陈教授强调,整体全程营养管理可以促进ERAS的良好结局。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青年委员张帆教授作《能量失衡对垂体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专题报告。张教授首先分析了一例不适当节食致使月经失调的病例,并解说了维持体重和能量平衡的机制。随后张教授分析了相关研究中能量失衡对垂体轴激素的影响。张教授指出,肥胖通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等相关机制促进PCOS形成。最后,张教授分析了能量缺乏对垂体轴激素的影响。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缪明永教授作《脂肪颜色转化调节研究进展》专题报告。缪教授首先介绍了脂肪组织的分类(WAT、Beige、BAT)及其来源,并分析了PET-CT影像中脂肪组织的分布。随后分析了相关的激活因素与机制。缪教授指出,运动锻炼可促进脂肪组织棕色化,并分析了一些相关的信号通路。

11:30-13:00举办午间卫星会,由张片红教授主讲。张教授作《营养科建设与体重管理》报告,结合浙医二院营养科建设,提出体重管理和营养科建设的众多新思考。天津海滨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金娜娜主任作《5+2轻断食模式对超重/肥胖者代谢作用的研究》报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营养科冯丽君主任作《ONS营养治疗》报告。

随后的专题报告会由张美芳主任与高静主任主持。

浙江大学第二医院腹部腔镜外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跃东教授作《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长期疗效》专题报告。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胃肠绕道手术等减重手术方式,随后引入LSG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内容。王教授表示,LSG相关研究显示出其安全性,并且对降压、纠正血脂异常、改善肥胖相关疾病有长期疗效。最后,王教授表示,LSG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势,各地区要选择适合本地及自己的手术方式。

吉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吉林省临床营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孙明教授作《肥胖症管理的临床路径》专题报告。孙教授首先介绍了肥胖症的分类,并详细解说其临床诊疗流程。随后,孙教授从适用对象、诊断依据、进入标准、标准住院日、检查检验项目、方案制定、出院标变异及原因分析方面介绍了肥胖症临床路径执行表单。最后,孙教授解说了院内外随访流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莉教授作《营养门诊的体重管理的思考》专题报告。李教授表示,营养发展要以国民营养计划指标为目标,随后她介绍了肥胖者发生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孕期体重管理等内容,并详细介绍了体重管理门诊工作流程以及临床营养科围产营养特色门诊。最后,李教授强调科学营养门诊模式,需要健康、主动、全程营养管理。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副主任委员许红霞教授作《时间限制性进食与减重》专题报告。许教授首先介绍了生物钟、营养钟概念,指出生物钟与饮食模式有相互关系,随后分析了肥胖与生物钟的相关研究。许教授指出,通过饮食方式优化外部环境时间可以维持健康的昼夜节律钟,从而起预防疾病与提高预后的作用;TRF可能是一种有效调节代谢、控制体重的方式。

最后一场专题报告会由戴永梅主任和茅月存院长主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浙江省内分泌学会委员任跃忠教授作《多囊卵巢综合症与肥胖》专题报告。任教授首先介绍了PCOS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随后详细讲解了PCOS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相应的诊断标准,以及PCOS的治疗原则。指出奥利司他可用于基础治疗控制不好的肥胖患者。最后,任教授表示肥胖加重PCOS的病情,减肥对于控制PCOS很重要。

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郑锦峰教授作《行为心理对体重管理的影响》专题报告。郑教授首先介绍了肥胖与饮食行为的密切相关性、肥胖心理认知的影响因素,随后介绍了多篇大型荟萃分析结果及临床案例,强调认知行为干预对于减重的重要性。最后,郑教授表示体重管理需要将营养、身体活动、行为心理管理结合在一起。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云南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海嵩教授作《儿童肥胖的膳食管理》专题报告。孙教授首先分析了儿童肥胖的原因及分类,表示儿童减肥需要保证必须运动量,强调了饮食教育对于儿童减肥的重要性。随后孙教授举例介绍了减肥膳食的案例,以及饮食指导的重要性。

闭幕式上,郑锦峰教授进行了总结。郑教授对支持本次会议圆满举办的单位与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论坛内涵丰富,既包括临床也有基础研究,既有饮食治疗也有行为、心理干预,大家受益良多。值此会议,也成立了饮食治疗管理、减重手术管理、药物治疗管理三个学组与青年委员会,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与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