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误区 | 浅谈人体营养的相对性

文 / 康复快
2019-06-05 19: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的需求已超出单纯满足生存或者防止缺乏病的范畴,而且也作为防止疾病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给人体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合的各种营养素。也是人类提高生存质量,保持健康状态,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营养的含义

所谓营养是指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总过程。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目前认为营养素主要有7种,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矿质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摄取食物是人体的本能,但目前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科学地利用食物,要做到能正确的选择食物,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各种营养作用,必须懂得营养知识。从营养科学的角度来讲,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为“平衡膳食”。此外,合理营养要求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的物质。营养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能够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健康的体魄,并可作为预防和防止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果营养不合理不仅使人体衰弱,而且还可成为某些疾病的因素。如营养不足,可发生营养素不良症,某些营养素过多或营养素不均衡,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在2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 55岁以上的男子每天脂肪摄入量和脂肪占膳食热量的比例,皆与冠心病死亡率成正相关联系”。英国营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斯·波林斯断言:“合理营养可使人的寿命延长20年”。

营养的误区

人们由于长期受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以及片面追求营养,缺乏全面的营养观。对营养知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酸碱搭配”、“膳食纤维”、“营养素”等弄不清,只知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并且不懂得科学获取营养的方法,因而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少获取营养的误区。目前营养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养认识的误区

只要一提起营养,很多人的头脑中就会闪过动物食品的名称,首先认为营养就是大鱼大肉,他们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贮存大量的能量;而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多的营养,只是含有较多的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粗质纤维而已。其次是胖人不会营养不良,认为胖人营养丰富,体内代谢旺盛,各种生理功能正常。而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利用和能量的释放过程中,需要有多种营养素的参与,如锌、钙、铁、维生素B2、B6、B12、烟酸等。当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时,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使人发胖。人体内的脂肪只有转化为能量释放后,体内脂肪才能随之减少减肥,有些肥胖就是因为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而造成的。中国营养促进会会长于若木教授说:“营养贵在全面、平衡、适量,食物要多样化,任何一方面缺乏都不能满足健康的需要”。

2.2饮食习惯的误区

多年的饮食习惯而养成早餐马虎,午餐对付,晚餐大吃。这种一日三餐饮食方式是一种极为陈旧和有害的观念。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早餐的热量应占全天膳食总热量的30%。因为经过一夜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人在清晨最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午餐的热量应占全天膳食总热量的40%,晚餐不要吃得过饱。

2.3饮食结构的误区

人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之分,理想健康的体质应为弱碱性(即pH值略大于7.0)。这样的体质免疫力强,生病的机会也少。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切偏爱酸性食物(肉类、鱼类、贝类、蛋类、家禽类等),也就是爱吃动物性食物。而对碱性食物(奶类、豆类、薯类、瓜类、海带、香菇、蔬菜、水果等)认识不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于偏爱酸性食物的人易患多种疾病。酸性体质者体内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及脏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易出现头晕、失眠、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食欲不振、易疲劳等症状,由此容易诱发其它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酸中毒。因此,为防止人体细胞液、组织液和血液等体液酸性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酸碱性食物搭配。这是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多吃水果、蔬菜一类的植物性食物根本所在。

2.4盲目追求营养的误区

在高科技引领下经济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营养的追求欲望越来越高,但也存在一些盲目性。首先认为高价的、进口的就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我们食用的食物,营养的高低与食物的价格毫无关系。豆腐白菜虽然价格不高,但营养价值却不低。而进口的、价格高的食物营养价值不一定就高。例如:进口的奶粉也不如母乳营养丰富。其次,保健品就是营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作用介绍囊括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所需,无所不能。人们盲目的服用保健品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给品都是一种错误,药补不如食补。比如,补钙最好喝牛奶。再次,洋快餐就是营养好。快捷方便的洋快餐营养结构严重失衡,具有明显的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纤维)的特点,常吃容易使人肥胖,患高血压等各种营养不良病。

3.2植物类营养成分的相对性

多数人单纯依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认为喜欢吃啥就是体内缺啥,对身体而言就有营养。这种择食方式很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使营养素摄入极不平衡。爱吃肉的人体内不一定缺少脂肪,爱吃甜食的人也不一定就缺少糖。

营养的相对性

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营养,营养的获取主要从动物界和植物界得到。动物食品———肉类,它的成分较接近人体,但并不意味着它的营养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高,植物食品———粮食、水果和蔬菜,它的成分与人体相对较疏远,但并不意味着它的营养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很低。所谓的营养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2植物类营养成分的相对性

首先不同种动物肉类营养成分是不同的,如猪、羊、牛、鸡、鸭、兔、鱼、虾、贝类等。前三种动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能量(脂肪)较高,中间三种动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蛋白质较高,后三种动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微量元素较高。单独从能量角度讲,就是常说的“四条腿比两条腿的好,两条腿比没有腿的好“。而从含矿质元素和维生素角度讲,就是“没有腿的比两条腿的好,两条腿的比四条腿的好”。其次,同一种动物不同的生长期,肉类营养成分也是不同的,如动物的老年期、成年期、幼年期,各期体现出不同营养素的特点。再次,同一种动物不同的部位,肉类营养成分也是不同的,如猪的后座、里脊、内脏等,各部位又体现出不同营养素的特点。

3.2植物类营养成分的相对性

不同种植物营养成分也是不同的,如小麦、玉米、大米、白菜、番茄、胡萝卜、香蕉、苹果、梨等,前三类作为主食,含糖量较高,中间三种作为蔬菜,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较多,后三种作为水果,含微量元素、维生素较多。从能量角度讲“粮食比蔬菜好,蔬菜比水果好”,从含微量元素讲“水果比蔬菜好,蔬菜比粮食好”。

3.3营养摄取方式的相对性

人们摄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种食物营养价值不同,摄取方式也不同,如蒸、煮、炒、炖、凉拌、生吃等,都能体现出各营养素的价值,但因摄取方式的不同,会使营养素的价值提高或明显降低。同一种营养素不同的摄取方式营养价值不同,如炒菜,油温过高,会使多种蔬菜的维生素遭到破坏,而油温适当,时间合理,再加上蔬菜的相互搭配,还会使营养素间发生互补,提高蔬菜的营养价值。

3.4营养转化、利用的相对性

不同人体的相同器官生理功能是一致的,但各器官发挥作用的大小强弱因人而异,有的消化、吸收功能强,有的消化、吸收功能弱些。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以及在体内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是常言说的“同吃一锅饭,同饮一井水,人的健康程度却不相同”的道理。不同的性别对营养素的转化、利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是男性强些,女性差些,而孕妇或哺乳期代谢功能加强,对各营养素的转化、利用率是非常高的。从年龄上讲,对营养素的转化、利用,是幼年大于成年,成年大于老年,个别的例外。由于气候、地域等差异,营养素的转化、利用也各不同。营养在方方面面体现出相对性。因此,在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酸碱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地域及自身的需要选择富含营养成分的食品。从营养的角度考虑,即该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实际摄入量是否成正比,这才是能否真正达到营养目的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