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饭不重要,和谁一起吃才重要(原创·光影)

文 / 赵砾
2019-03-05 02:01
吃什么饭不重要,和谁一起吃才重要(原创·光影)

有些电影注定是不能在家看的,家里再好的音响效果也比不上专业影院的设施,比如《阿凡达》、《后天》、《流浪地球》等,光与影以及声效是这类电影的灵魂,故事反而退居其次。

有些电影却注定不适合在电影院看,反而适合一个人在家里静静的欣赏,不需要爆米花,沏上一壶清茶或者冲上一杯咖啡,静静的品味,让电影中的故事,以及人物身上所展现的小确幸,小悲伤来感染你,即便默默洒泪也可以不用顾忌周围的环境。

这一类电影多是剧情片,比如《入殓师》、《海上钢琴师》、《采蘑菇的人》等。

日本电影《深夜食堂2》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其实知道这部电影还是源自黄磊演出的国内翻拍片之后引起的观众们的热烈吐槽,就等于给这部电影打了一个广告。

黄磊主演倒是符合这部戏,他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中年大叔,而且又擅长烹饪,但就是故事编的不行。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翻拍片虽然是在向原著致敬,但还是原汁原味的作品更具吸引力,我们民间吃饭还讲究原汤化原食,一个道理。

《深夜食堂2》是典型的小成本制作,场景单一,人物单一,在动辄上亿美元的高制作成本的电影生产的潮流当中就像一股清新的溪流。

吃什么饭不重要,和谁一起吃才重要(原创·光影)

电影的故事是由3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的:神神叨叨的出版社女编辑范子追求感情的狗血故事;荞麦面店女老板圣子丧夫之后试图控制儿子作为自己唯一的心理寄托,从而干涉并阻挠儿子爱情的故事;早年抛夫弃子与人私奔的独居老太太小川夕起子晚年懊悔愧疚,想与儿子保持联系,哪怕甘心受骗,后被众人帮助的故事。

日本电影非常擅长这类切入口小的电影,故事通常并不波澜起伏,而是喜欢用平静的叙述体通过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来展现人性,比较写实,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入殓师》也是这种类型。

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倒是擅长制作恢弘壮烈的电影,如《第九突击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反而不擅长细腻的故事电影。

吃饭是我们每一个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人的属性又是个群体性动物,社交需要也是我们很重要的生活内容,真真正正是吃什么饭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饭。

网络上梳理过一个人孤独的9个层次,其中吃饭就占了两个,第三个是一个人吃饭,第六个是一个人吃火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吃的是饭,一个人吃的是猪食,哪怕你吃的是再好的菜肴。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当你四顾期盼,却发现仍然是孑然一身,确实比较苍凉和辛酸。

而小林薰开的这家每晚12点至凌晨7点专门给夜行的人开的居酒屋,无形中成了孤独者的精神收容所,吃着吃着饭,相互陌生的食客成了可以相谈的朋友,哪怕是一个人,也可以向老板小林薰倾诉一番,小林薰是个非常好的倾听者,所有人可以把他当做一个树洞,心里深处的郁闷和愁结都可以往他这儿扔。

毫不夸张的说,吃饭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吃什么饭不重要,和谁一起吃才重要(原创·光影)

整个电影里的3个小故事中,独居老人小川夕起子经历诈骗从偏僻的小地方来东京为儿子送钱是最感人的,老人经历诈骗钱被骗了,这种诈骗并不陌生,在我们国内叫做电信诈骗。儿子也见不到,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身心俱疲,而深夜食堂里这些素未平生的人们给了她温暖。

3个姑娘热情带她去了附近的胶囊宾馆,并为她办好了入住手续;

清澈单纯的小姑娘小满看老人住在胶囊宾馆辛酸,不由分说把老人带回了自己的住所,并陪老人出游;

小林薰精心为老人烹制了一份猪肉汤套餐,让老人吃出了儿子喜欢吃的味道,感动的不得了;

片警小暮苦心寻找到了老人的儿子,满足了老人在远处偷偷看一眼儿子的愿望。

所有人做的事都是那么寻常,但又那么温暖入心,看得人泪眼婆娑。

不得不说,扮演独居老人的渡边美佐子真是个好演员,内敛平静,却把一个人内心像岩浆翻滚的人物塑造的那么精彩,能够牵着观众的情绪走,值得为她送上敬意。

孤独是人的死穴,它能杀死和毁灭一个人的意志与精神,人是不能孤独的存在这个世界的,有人才有彼此相唤的世界,人没了,任何岁月的镜像都是野草丛生的荒凉。

于是,这个叫居酒家的深夜食堂有了一个无形的旗幡,上面写着: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温暖总是能够驱散我们心中的寒冷,让我们能够微笑的活下去。

我也想开一个在家里的深夜食堂,我有手艺与酒,你带着故事来,我们一起捱过漫漫长夜,可好?

文/赵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