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探访西湖大学人类营养与流行病研究所

文 / 糖尿病家庭调养
2018-12-01 10:03

堪称“举世瞩目”的西湖大学在10月20日正式成立,这一消息甚至超过了很多娱乐八卦新闻上了百度热搜,可见其关注程度。

9月份我在《营养与国民健康国际论坛》上结识了年轻有为的来自西湖大学营养与人类流行病学研究所的郑钜圣教授和蒋曾良博士。可能这与我一直以来服务的人群有关,初次相识被他们的才华和研究角度就产生了及其浓厚的兴趣。

在西湖大学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上班日,我就迎着细细的秋雨从城西北的未来科技城来到的城西南的西湖大学。回来以后,我就想把探访的记录汇报给大家,然而惰性作祟,略作总结就半途中断,今天突然看到这篇未完结的总结,于是就作为补记记录下来了。

在我的认知当中,西湖大学目标应该是中国第一所研究型的、不受商业和行政干扰的学校。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希望成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我在一些典故中知道民国时期北大、清华等教授专注教学育人和研究的独立和专注的精神,崇拜其敢于怼政府、怼领导的文人风骨。这无疑让我把这种崇拜迁移到了这所新成立的学校上。

“人类营养与流行病实验室”由郑钜圣教授作为科研带头人,凝聚了一大批该领域的一流人才。

“有的人吃苹果升糖速度较快,有的人则慢!这可能与人的基因、肠道环境等等的不同有关”

“如果搞清楚了其规律和机制,就能够对目标人群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营养干预”。郑钜圣教授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研究所可能的研究角度。

正如亚洲有大约一半以上的人喝酒脸红,而在欧洲国家喝酒脸红的比例就非常罕见,这是因为亚洲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基因不足有关。

很多中国人食用奶制品之后可能会产生胀气、拉肚子、肠胃不适等症状。是因为中国人属于乳糖不耐受基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大多数欧美人具有的乳糖耐性基因,可以消化牛奶中的乳糖。

上述案例均展现了不同群体或者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基因差异。

“以人类营养与健康为研究中心,利用营养流行病和遗传流行病的手段探索多种营养素(脂肪酸、维生素C、D等)的遗传基础以及这些营养素与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并利用多组学手段或模式生物探索机理”

——这是这个实验室招募博士的一则说明,我想也体现了他们的初衷和目标。

就当前的一些研究,已经在逐渐的揭示“ 膳食营养→炎症→慢性病”的关系链,结合人群和个体的基因差异,就有可以打破因果链中的一环,中断疾病出现的必然性,为人类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提供明确的理论支撑和方法可能。

END

传播健康正能量就是我的愿望

作者:孙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