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吃什么食物

文 / 沅汰历史
2018-05-09 18:42

古人都吃什么食物

魏晋砖画《洗烫家禽图》

《论语》“乡党”第十,孔子说了许多和“吃”有关的规矩。“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总结下来就是说吃东西只能吃当时当令的新鲜食物,而且制作的方法要精良,还要讲究配料。

《礼记*月令》是一篇记载周代一年十二个月不同季节和月分有不同祭祀礼仪、政令、习俗的文章,其中写到春日的三个月天子食“麦与羊”,夏天的三个月天子食“菽与鸡”,秋天的三个月天子食“麻与犬”,冬天的三个月天子食“黍与彘”。

麦、菽、麻、黍都属于粮食作物,算是主食。《周礼》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作注解释五谷为:黍、稷、麦、菽、麻为五谷。黍是指形状像是小米的黄米,很黏。稷则指的是现在说的小米,稷被认为是百谷之长,所以用“稷”作为谷神。社稷则用来指代以天下土地为基础生长的万物以及天下兆庶。麦有大麦和小麦。菽,指的是豆类。麻,主要是指可充饥的麻籽。

当然,以上说到的五谷仅仅是粮食作物里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还有粟、梁、稻、禾、谷等。比如《诗经》里的诗句“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还有《左传》里提到作为平王卿士的郑庄公为什么和周王室交恶?就因为郑国军队“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禾”。粮食作物的名称如此繁多,因粮食作物会引起两国交恶导致严重的后果,粮食作物的地位如此之高,可见粮食作物在古人心里是多么重要。

那么这些粮食作物古人怎么食用呢?可以做成什么食物?可以做成干粮,叫“糗粮”,就是把米、豆等炒熟了吃。这是作为行路的时候带的干粮。也可以做成粥,主要指稀粥。稠的粥也有,叫作“饘”。干饭也有的,有一种食物叫“饡”,《说文》的解释就是“以羹浇饭也。”类似盖浇饭。

《礼记*月令》里提到的羊、鸡、犬、彘都是属于肉类食物。彘是指野猪。这其中没提到牛,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轻易杀了吃。祭祀的时候用牛、羊、豕(猪)齐备的,这是太牢之礼,是最隆重的礼节。如果少了牛,只有羊和豕,那就只能是少牢之礼,不如太牢隆重。只有天子祭祀的时候才能用太牢,诸侯只能用少牢。因为牛的珍贵,所以有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就是庶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原故轻易吃稀有珍贵之物。

古人都吃什么食物

辽墓壁画《备茶图》

至于肉食类的吃法,那就太多了。略说几例。比如“炮”制法。把宰杀好的动物去掉腹内的内脏,里面填枣,外面裹草,再涂泥,然后用火烧。烧好后去掉泥巴和外皮上的毛等,再裹上一层米粉放在油里煎。放的油一定要多,煎完了再放水炖三天三夜,这就做好了。吃的时候再加佐料,比如醢、醯等。还有熏烤法,就是用草把牛肉扎起来,再洒上姜、桂、盐等烤干 ,做得像风干肉,或煎着吃或做成肉松吃。

当然,除了主食、肉食,必不可少的还有果蔬类。如同百科全书的《诗经》就提到了不少蔬菜、水果的品种。比如“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匏有苦叶”、“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等。蘋、蘩、芹、蒿……

水果也有很多“摽有梅”、“投我以木瓜”、“桃之夭夭”……甚至郁李、苌楚(猕猴桃)、樱桃、杜梨等种类非常丰富。

自有人类以来就离不开“吃”,食物是人永远感兴趣的话题。吃什么,怎么吃,只要谈到这个话题总能引起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