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垃圾食品不欢、不在意形象,你可能徘徊在抑郁边缘?

文 / 家庭健康医学
2021-04-16 01:02

作为一名90后,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失眠了。

以我的闺蜜为例,在研究生毕业进入职场之后,短短几年就脱颖而出,爬上了部门主管的位置,在外人看来都说她是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只有我知道在过去四年里她每年360天大半的夜晚都被失眠折磨着,常常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打工人失眠的原因无外乎两个:1.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导致生物钟紊乱;2.事业不错但感情不顺,父母逼婚压力翻倍

(事实证明,失眠的时候数羊并没有什么卵用)

一旦我们脱离校园进入社会,最开始的那几年总是格外艰难,业绩的压力、上司的责骂……好不容易工作上熬出了点眉目,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对象的还好,没有对象,家里人就要天天在你耳旁吹风,直说的你耳根发疼。而且即便熬过了这一阶段,就算工作上去了、男朋友到手了,你也不要以为睡眠就可以变好了,因为压力一直都在,焦虑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无论你是在为压力过大而失眠,还是觉得自己现在并没有什么压力,想要摆脱压力带来的亚健康,关键只有一个——多留心自己的身体状态。

你知道吗?当你开始有下面这些症状时,说明你已经压力超标,正徘徊在抑郁的边缘……

01

爱上吃垃圾食品带来的快感

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这个毛病,上学的时候,一到考试周就会变成“垃圾桶”。工作后,只要碰上单位绩效考核,就会摄入大量膨化食品和淡水化合物,明明知道对身体不好,但每次吃完垃圾食品产生的那种解脱的快感甚至让人产生依赖。

虽然,垃圾食品的英文名叫“ComfortFood”,即能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起到调节作用的食品,但事实上,吃垃圾食品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放松,在2011年《临床研究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这个权威心理学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中,两组实验人员分别被要求持续食用垃圾食品和正常食品,一段时间之后,再分别给这两组实验人员聆听悲伤的音乐和观看带有悲伤表情的人像,以此来对比两组实验人员的脑电成像。最终,FMRI脑电成像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期食用垃圾食品的实验人员,大脑负责悲伤的区域明显比未食用垃圾食品的实验人员要缓慢,活动也更微弱。该研究表明,垃圾食品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焦虑,给我们带来愉悦,而是通过让大脑对情绪的反应变迟钝从而假装我们已经“好了”。

所以,想吃垃圾食品并不一定等于嘴馋,它也可能是大脑给我们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警告你此时正处于抑郁情绪的边缘,你的身体极度渴望用高油盐、高热量的食物来麻痹神经,

02

沉浸于长时间洗澡带来的快乐

众所周知,热水澡既舒服又解乏,但如果你很长一段没时间都依赖这种方式放松自己,那可能就是大脑为你敲响了压力超标的警钟。耶鲁大学心理系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喜欢长时间洗澡、泡澡的人,内心往往更孤独,也更焦虑。

这项研究包括4个分研究,结果层层递进:

实验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洗了过长时间的热水澡之后,心情更加愉悦。

实验二:研究发现,对于那些长期感到孤独的人,长时间洗澡是一种心里慰藉。

实验三:研究人员发现,感到孤立和焦虑的人,生理体温普遍较低。

实验四: 研究人员发现,当被试所处环境的物理温度提高,他们被社会接受、认可的冲动得到了缓解。

当然,如果你一直都有喜爱泡澡的习惯的话,这项指标就当我没说,直接跳过看下一条吧……。

03

不再在意自己的形象

很多人压力大的时候是不是都没有心情打理自己?压力大→没心情打理形象→心情不好→压力大,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你对自己的外表要求日趋下降,那你就要格外留心了,因为这充分说明——你很焦虑,你不快乐。

赫特福德郡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情绪的好坏和穿衣打扮密不可分。在参加实验的100名女性中,有96%的人认为,精心打扮之后出门,一天的心情都会更好。另外,研究人员还比对了实验者近几个月的购物清单,果然发现,那些表示“最近心情都不错”的实验者,网购的服饰种类更加丰富,颜色也更加鲜艳。而那些认为自己“最近心情不太好”的实验者,购买的衣服则更为单一。

04

成为一只并不快乐的“鸽王”

有时候,分明即将就要出门赴约,坏情绪却让我们瞬间失去了兴趣,于是开始爽约放鸽子。其实我们也并不想这样,但朋友又怎么能理解这都是情绪搞的鬼呢?不是为放鸽子这件事开脱,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喜欢“爽约”其实是一个人自信心程度低、抑郁程度高的表现。当你处于焦虑甚至抑郁的负面情绪中时,就会对一件即将发生的事产生不好的预感,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不断的告诉你:“推掉你就解脱了”。所以,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鸽王”,也许你不应该再过多责备他,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讲完这些症状,是不是有些朋友已经开始慌张了,不过,不必紧张,焦虑和压力等感觉不适的时候,提前预防还是很有必要的。建议,通过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来缓解焦虑和压力,让抑郁症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但是,也有很多人说:

“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生活下,谁没有一点小焦虑、小抑郁的,熬一熬就过去了”

“我们没那么娇气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由于长时间放任压力,沉溺于通过吃垃圾食品、长时间洗澡等短暂自我放松的假象,却没有及时采取缓解的措施,一旦沉积久了就容易爆发抑郁症,抑郁症为患者带来的痛苦远远不是熬一熬就能过去的。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婚恋中,由于我们总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从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无形压力。对此,送给忙碌于人海的朋友们一句话,来自于《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焦虑之音,爱您更懂您!由焦虑之音官方主笔团携手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家等,结合热点话题,围绕抑郁焦虑、职场学习、家庭困扰、婚恋情感、人际社交、亲子关系等各类主题,打造一个多维度的心灵疗愈内容平台。通过精彩内容阅读互动,带您探索自我,缓解情绪焦虑,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