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睡不好?到这里睡一觉就能找出病根

文 / 两性生殖健康说
2021-03-27 19:52

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最近,记者探访了国内最早开展睡眠诊治服务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体验大夫如何不需开口“问诊”,如何听患者边睡边描述“病情”,揭秘睡眠门诊的秘密。

睡眠中心主任韩芳出诊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北大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提醒,有些睡眠问题往往不是“睡不好”这么简单,它可能提示着某些严重的疾病。

“梦工厂”像是酒店标间

北大人民医院住院楼C区有一个安静的区域,宛若一处“梦工厂”——睡眠中心。推开大门,一条静谧的走廊两侧,分布着8间睡眠监测病房。

推开一间还没有患者入住的监测病房,记者仿佛走进一间酒店的单人标间——设有独立的卫生间,病床上铺着雪白的床褥,床头右侧摆放着一张小巧的床头柜,靠着窗户摆放着一张置物桌和两把椅子,病床对面的墙壁上还挂着一个电视。

工作人员在睡眠中心中控室进行监测

这样一间“平平无奇”的病房,是怎么完成“神秘”的睡眠监测、梦境跟踪的呢?答案其实藏在床头柜内放置的一台机器。它上面插满五颜六色的导线,一头还连着一些电极片。当天值班的技术人员张雪丽说,这台设备的学名是多导睡眠监测仪,其监测结果是诊断睡眠行为异常疾病的“金钥匙”。

和做心电图类似,医生通过贴在病人身上的不同位置的电极片“问诊”。张雪丽说,只要连接好这台机器,就能监测测试人全夜睡眠过程中脑电、呼吸等10余项指标。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只要不说话,即使所有设备都启动运行,病房里也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张雪丽解释,这间病房里的所有设备都是“消音”的,连病床对面墙上安装的红外摄像头也不设置指示灯,为的就是不让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受到声音和光线的干扰,保证静谧的监测环境。

穿着自备睡衣测梦

晚上7点,记者碰上了来中心做睡眠监测的老董。老董睡着后时常“打把式”,爱人早就不敢跟他一处休息了,还戏称怕被踹。最近几年,他经常睡梦中一顿“拳脚相加”把自己打醒,之后再难入睡。两周前,他在韩芳的安排下,预约了睡眠行为异常的监测项目。

和住普通病房需要换病号服不同,来测“梦”患者可以自备睡衣。老董特意选了一件宽松睡衣。填表、登记过后,张雪丽将他引到监测病房。

技术人员为患者连接监测设备

老董有早睡的习惯,为了不错过他的睡意,张雪丽贴心地为他安排第一个连接监测设备。在使用磨砂膏和酒精清理皮肤之后,张雪丽在老董的头部贴上了相应的电极片,检查过信号之后,使用弹力网头套对他头部的监测设备进行固定。之后,她又为老董扣上了胸带和腹带,这是用来探测胸腹运动的,可以查看老董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接下来,老董的下颌、腿部和上肢的相应位置也分别贴上电极片。“正常人在做梦期间,肌肉会特别放松,肌肉信号的波形会特别平静。而睡眠行为异常的患者,不管监测中的做梦期是否存在动作,他的肌肉都会特别紧张,下颌、腿部、上肢的肌电信号都会异于常人,通常会增高明显。”

患者身体连接上监测设备

一切就绪,老董躺好准备入睡。张雪丽小声提示着,“夜里如果想上厕所,尽量别去卫生间,尿壶就在床边。因为导线长度有限,如果下床活动需要摘掉部分设备,您来回一折腾,容易睡不着。”

清晨六点,护士将老董唤醒时说:“您昨天夜里醒了十几次。”老董挺吃惊:“这么多?”张雪丽解释,因为夜间短暂的觉醒后,您很快再次入睡了,所以晨起后对曾醒来的情况一点也想不起来。“昨儿夜里,您想不起来的事,多导睡眠监测设备都用数据替你记着呢。未来判断病情就要利用好这些数据。”

【断症】“梦中打人”是大脑病变的早期表现

韩芳说,像老董的这种以梦中暴力行为为表现的睡眠行为障碍,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许多发病者平常性格温和,和梦中行为表现并不一致。而“梦中打人”的症状其实是大脑病变的早期表现,许多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前都有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前兆”,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多系统萎缩等等。“我们追踪研究发现,患者出现这种类型的睡眠行为障碍,如果不加干预,10年后近八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帕金森或老年痴呆等疾病。”

打盹儿功夫也能断症

有人是为了“睡不着”而来,也有人是为了“醒不了”而来。

上午8点多,睡眠中心走廊一端,监测系统的中控室里,桌上有8张显示屏,墙壁上挂着一个可分屏显示每个病房实时画面的大屏幕。张雪丽和另两位同事紧紧盯着显示屏上实时变换的数据和曲线。他们的监测对象,是正在旁边病房进行小睡实验的患者小刘。

30岁的小刘这几年总是“迷迷糊糊”,开车撞树,走路掉沟里,上班开着会说着说着倒头就睡。韩芳的手机里还存着一段他发来的视频,视频里的小刘在厨房给孩子洗樱桃,一家人正笑得开心。突然之间,小刘整个人瞬间软下来,瘫坐在墙角呼呼大睡起来。

小刘怀疑自己患有“发作性睡病”。为了确诊,他将在一天时间里,进行5次小睡实验。正常人在入睡后90分钟到120分钟内才会开始做梦,而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患者来说,这个时间会变得很短。单次小睡实验为时1个小时,一天内5次实验中,受监测者有两次及以上在8分钟内入睡,在15分钟内开始做梦,便可作为诊断“发作性睡病”的标准。

技术人员为患者连接监测设备

第一次小睡实验开始。张雪丽为小刘连接好脑电和心电的监测设备,拉上窗帘,关上房门后,便快步来到中控室。几步路的功夫,小刘已经睡着了,屏幕上不同的曲线正在波动。

“当人闭上眼睛,进入放松、静息的状态时,脑电波一般都会出现‘阿尔法节律’。”张雪丽指着屏幕中脑电图上的小锯齿波形说。此时,小刘的脑电波节律开始变慢,曲线变得越来越舒缓。他已经睡着了。没一会儿,“快动眼”相应的波形也出现在屏幕上。此时,他的下颌肌电信号出现了升高。种种迹象表明,小刘开始做梦了。

这一天,小刘在8点、10点、12点、14点和16点分别进行了5次监测实验。监测数据为他精准“掐点儿”,每一回他入睡、做梦所用的时间都少于诊断标准时限,用“倒头就睡”形容毫不为过。而这些都成为确诊的基础。

【断症】七八成发作性睡病患者为青少年

韩芳建议睡眠监测实验出具结果后,再进行一个脑脊液激素水平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发作性睡病有许多特别的症状,除了小刘这种白天过度嗜睡、猝倒之外,还有不少患者会出现睡眠幻觉。即本来处于清醒状态,突然之间‘梦’来了,患者分不清梦境、现实,产生一些幻觉。”由于这种症状与许多精神疾病类似,所以常常出现误诊,不能对症用药,造成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

韩芳介绍,来睡眠中心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七八成都是儿童、青少年。韩芳说,有时真不是因为孩子“懒”,而是他生病了。家长千万不要用过激言语伤害孩子的心理和感情,应该视情况带孩子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睡不醒睡不着都得治

通过一天一夜的探访,记者了解到,睡不醒、睡不着都需要及时就诊。韩芳说,有时候,睡眠障碍是某种更严重疾病的前兆或表象。像老董的这种以梦中暴力行为为表现的睡眠行为障碍,通过对症进行药物治疗,超九成的患者可以消除大部分症状,减少激烈的暴力行为。

韩芳说,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大量研究与临床实践都证明,睡眠障碍还与许多患者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互为因果。在“睡不好”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的今天,他提醒公众,不要忽视睡眠问题,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