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睡,人就不睡!张仲景千年“睡心方”,治心火失眠、稍睡即醒

文 / 青蓝聊健康
2021-01-17 09:45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展示中医魅力,科普中医文化,宣扬国医精神。

这是我的责任和初心。从始至终,未曾改变。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心火失眠的。

啥叫心火失眠?我把它归纳成几点:

舌红少苔,脉象滑数,心慌心烦、入睡困难、稍睡即醒,手脚心热。

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来,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前几年集中研读国医大师关于失眠证治的医案时,特别收藏和学习了张琪大师的一张医案。

张师,1922年出生,2019年去世,河北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曾是中医肾病治疗领域的权威。

有一次,张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是男性,当时才32岁,很年轻。但是,这个人自幼心思细腻,性格相对内向。在遇到压力困阻的时候,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就诊前两个月,由于情感和工作问题的多重影响,他开始夜不能寐,而且逐渐加重。到就医之前,此人几乎夜夜通宵不寐,而且伴随手脚心发热的现象。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出现一些睡意,刚打个盹儿,立刻就醒了。然后,就彻夜不眠。

安眠药,吃了。中医的安神中成药,也吃了。无效。

等到求张师诊治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面色憔悴,两只眼睛无神,完全不像30出头的人,而更像是行将就木之人。

刻诊,见舌红无苔,舌面光亮,脉象弦滑而数。

这时候,张师开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黄连10克,黄芩10克,阿胶15克(冲),白芍15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生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五味子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鸡子黄1枚(冲)。

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12剂之后,心烦之感大大减轻,可以入睡4小时左右。效不更方,继续用。

再用6剂,晚上能睡6小时左右。这时候,继续用,加茯苓15克。

药用6剂之后,晚上能睡七八个小时,脉象已经和缓,舌苔薄白,舌质转为正常。

这个医案,非常简单。但是里头的理法方药,却值得我们来体会。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就是典型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属于心火所致失眠的典型代表。

你看啊,这个人,舌红少苔,舌质光亮。这说明啥?有心火。舌为心之苗。心火旺,舌就红。心火灼烧之际,阴津受伤,不能上潮舌面,于是少苔。脉滑数,乃是有热。心神为心火所扰,所以难眠,稍微睡一下就醒了。

这个人,手脚心发热。朋友们,你记住,手脚心发热,往往考虑提示心肾阴虚。心经,走掌心啊。心阴不足,心火亢盛,所以手心发热。心阴不足,灼伤肾阴。肾阴亏虚,则肾经有热。肾经走脚心啊。所以这时候,人的脚心也会发热。

能形成这个状态的人,往往是心思细腻,负担较重、多思多虑之人。这样的人,要么别合计事儿,要么就是爱钻牛角尖,进去之后出不来。越想,越着急。越急,越上火。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清心火、滋心阴、安心神。

现在,你看看张师上头的配伍,就明了了——

黄连10克,黄芩10克,阿胶15克(冲),白芍15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生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五味子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鸡子黄1枚(冲)。

你不是心阴不足吗?行,用生地和玄参来滋补心阴。你不是心神不安吗?行,用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安心神。珍珠母和代赭石重镇安神,更让你心中有底。

这些,不是重点。我重点要说的,是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这几味药。

这个配伍,您记住,取自《伤寒论》里头的黄连阿胶汤。它是张仲景为我们后人留下的睡心方,专治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我以前在文章中没少谈过,不知道你记住了没有。

这个配伍,黄连、黄芩清火,白芍柔肝敛阴,阿胶养心肾阴血,鸡子黄安神滋阴。可以说,这是中医治疗心阴不足,阴虚火旺、神志不宁的基本方、常用方,中医人没有不会用的。

但是,临证的时候,单纯这么用,往往力有不及。怎么办?加点重镇安神之品,比如夜交藤、生地、代赭石等等。这就可以加强效果。上文里张师的用药意图,就体现这个思路。

说起来,这个黄连阿胶汤,也是中医里头的宝贝,是安神剂里的一颗明珠。祖祖辈辈的中医人,用这个东西,不知道帮助多少人重回梦乡。它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有功的。我们应该记住它、学习它、体会它。

当然了,失眠的原因,千千万万,不能拿来一个,就用黄连阿胶汤配伍,而是要辨证施治。有些人失眠,源于痰热,源于痰浊扰神,上蒙清窍,还有的源于脾胃不和。这时候,你用滋阴清热之法,是不合适的,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还是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一旦用反了,用错了,好药就变成毒药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