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之失眠

文 / 小鹿说i
2021-01-14 00:28

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

近些年以来,对于睡眠研究发现和神经递质有一定关系,并且随着研究出现了和神经递质相关的新的睡眠,许多研究可知,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也就是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发挥功效。在西医方面就是采用药物治疗失眠症,比较常见的药物主要包含了巴比妥类、非苯二氮革类以及苯二氮革类几种类型,采用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有效增加了失眠的时间,降低了睡眠的潜伏期,对睡眠质量进行改善,可是却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使用就会让患者产生出依赖性与耐受性,例如一旦停药就会产生戒断症状等各种不良反应。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

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

中医分型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二:痰热内扰: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三:阴虚火旺: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四:心脾两虚:

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五:心胆气虚:

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

中医分析失眠

中医上分析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病因有饮食失节、七情所伤等,病机是气血失和、机体紊乱、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心神不宁而睡不着觉。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学习、工作的压力较大,极易产生思虑气结,时间一长就会伤脾,湿痰内生、脾虚不能化湿,针对失眠症而言,中医在治疗上多从痰火、脾胃、心肾等各个方面入手。

从现代各种医学研究来看,睡眠和失眠所涉及神经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