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治气虚 脾虚 肺虚 消渴 失眠 血虚等7种病 效果好

文 / 健康乐盛会
2020-11-19 10:08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野生的称为野山参,人工种植的为园参。野山参长得时间长的,药效较好。

人参产于我国东北境内的,称为东北参。吉林境内的,称为吉林参,效果较好。

人参产于朝鲜者,称为高丽参、朝鲜参、别直参等,效果比国内的要好。人参种植的时间也要达6年之久,价格自然就不便宜了。

一般临床上,疾病比较轻的,就用党参代替,疾病重了才用人参。人参用时要去芦头。

人参味甘、微苦,药性微温。归脾、肺二经。

人参药味甘,甘以缓中,具有补益的作用。

药性微温,温能胜寒,温具有补益的作用。归脾、肺二经,可以治疗脾、肺二经属于虚、寒的疾病。

人参的性味归经,表明了其功能主治。人参具有治疗脾、肺二经,因为虚、寒引起的症状、疾病。

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与藜芦、五灵脂、皂荚,不宜同用,特殊情况除外。

用人参时不宜喝茶和吃萝卜,因其影响人参的效果。

人参在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一起,治疗以下7种疾病

1、 用于气虚欲脱。这个属于急症,是中医治疗急症比较好的情况。

一般见于大失血、大吐泻和其他疾病出现的,元气虚到极点,脉微欲绝的情况。相当于西医的休克前的状态。

这个时候,用独参汤,就是单用人参,特别是年限比较足的,效果较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是有汗出肢冷、亡阳的情况,也就是西医的休克。用参附汤,即人参、附子一起服用,有回阳救逆的作用,效果不错。

中成药有参麦针,用于治疗脉微欲绝的情况,可以代替独参汤,进行治疗。

参附针可以代替参附汤,用于汗出肢冷的情况,进行治疗。

中成药也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用于脾气不足。人参味甘、微苦,药性微温,归脾经。

可以补脾之气,强壮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使气血津液生化有利。

可以振奋中气,强健脾的运化之力。故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倦怠。

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人参健脾丸,就是由人参和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炙黄芪、酸枣仁(炒)等一起应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等症状。

3、用于肺气亏虚。大补元气,益肺。是指补肺之气,对肺气具有强健的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肺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肺气虚,患者一般有动则气喘、脉微自汗等症状。

人参可以很好地治疗这个症状。一般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人参胡桃汤,就是人参与胡桃一起应用。

4、用于津伤引起的口渴。人参可以补脾肺之气,强壮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使气血津液生化有利。

同时补肺气,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使气血津液分布不至于失衡。

故可以治疗热盛伤津引起的口渴。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知母、石膏等。

代表方是白虎人参汤。

5、用于消渴。人参可以补脾肺之气,强壮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使气血津液生化有利。

同时补肺气,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使气血津液分布不至于失衡。

可以用来治疗消渴。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生地、麦冬、元参等养阴生津类药物。

6、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的症状。人参大补元气,补脾,脾在志为思。

人参可以通过对中医的“思”的补益,来安神益智。治疗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的症状。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

代表方,人参归脾丸,就是人参与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炙甘草,当归,远志等组成的方剂。

7、用于气血两虚以及血虚萎黄等血虚诸证。人参可以补脾肺之气,强壮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使气血津液生化有利。

用来治疗血虚诸证,效果不错。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当归、熟地、枸杞等。

以上就是,人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几种疾病。

人参还有其他许多用途,今天就不多说了。

人参作为药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要是自己服用,用量要小,服用后有不适,最好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