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跺脚功":通经络补肾气,越跺越健康,越跺越年轻

文 / 云南中医
2019-12-24 00:22

几个简单的按摩手法

1. 搓手: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很多人一着急上火,第一反应就是跺脚。跺上几下,气就消了大半。其实跺脚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在跺脚的过程中,“气”就会自然而然的被“震出体外”。

不过,跺脚看似简单,里面的窍门却不少!跺得不对反而会伤身体,跺脚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的?有啥注意事项?

经常跺脚的九大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中的循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是因微循环系统受阻造成的。微循环不通造成血液滞留,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就容易引发各种病症。跺脚的时候,促进了血液循环,毒素便不会堆积。血液畅通则百病不生。

2消闷气

脚底有着“消气穴”,比如太冲穴。它是肝经上最为重要的穴位,有补虚泻实的双向作用。经常跺脚,可以震动穴位,有助于平息肝阳,跺走身体闷气。

3辅助纠正驼背

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拉伸肌肉,有效的纠正驼背。

4缓解小便不畅

小便不畅,可能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而脚背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跺脚就可以使膀胱更加健康。

5缓解压力

脚与大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经常跺脚可以有效改善脑部的气血循环。平时感到压力大、心情烦躁的退休族可以趁闲暇的时间,一边跺脚,一边进行深呼吸,就能缓解紧张的精神压力。

6补助肾气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跺脚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随着年龄增大肾气就变得虚弱,往往有怕冷畏寒、足部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跺脚就可以补足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7缓解手脚冰凉

中医中有个词叫阳随阴降,跺脚可以把气往下引,跺完脚后,脚上热乎乎的,气血下行了,血液流动更快,所以手脚冰凉的问题就解决了。

8预防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肾经而下归于足底,如果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等中风先兆,这时要及时地预防。跺脚可以潜阳,引火下行,有效预防中风。

9防止静脉曲张

跺脚是很不错的有氧运动,能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跺脚姿势不对易受伤

警惕4个错误方式

●抬脚过高:

有的人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脚抬得越高,跺下去越有力,效果越好。其实抬脚过高易导致我们下盘不稳,容易摔倒。

●落脚不实:

跺脚落地时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力点不明:

跺脚时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易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

●劲力不合:

跺脚不应该只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会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所以跺脚这个简单的小动作也要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就要这样跺~

1

放脚跺脚法

采用坐姿或站姿进行,可选择五种不同的着地方式进行跺脚。

1.前脚掌跺地法;

2.脚外侧跺地法;

3.脚跟跺地法;

4.脚内侧跺地法;

5.全脚跺地法。

动作要点:将脚抬离地面四五十厘米,跺下来,使全身得到震动。这样左脚跺完,再换右脚,也可以双脚轮流跺。

2

走路跺脚法

在走路的过程中,有意跺脚,并用脚的不同着地部位进行。方法同放脚跺脚法。

3

后退跺脚法

后退走的过程中,运用跺脚方法,着地脚部位可取:

1.脚前掌外侧;

2.脚外侧;

3.脚前掌过渡到全脚掌;

4.脚外侧过渡到全脚掌。

在做后退走练习前,需事先了解所用场地情况后再做上述练习。

提示:跺脚的力度大概跟踩扁一个空塑料瓶的力道相近。刚开始练时可以力量大点,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逐渐感知到自己跺脚的力度和强度。

一般跺脚3~5分钟,以跺到脚发麻、发热、发胀时为宜,此时会全身发热,感觉很舒畅。

跺脚的3个注意事项

1.跺脚的强度、次数、力度等,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太过剧烈的跺脚会伤及膝关节,尤其是对骨质疏松的退休族而言,不适宜太过剧烈的运动。

2.身体不适或者腿有炎症时勿跺脚。

3.做完锻炼后,一定要做腿部肌肉的放松练习。例如搓揉腿肚法,双手手掌紧夹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即可。到发热为止。

2.擦脸: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为止。

3. 擦点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点迎香穴后,鼻子有通气畅快的感觉。

4. 擦颈: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为止。

5. 揉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大椎穴受寒最容易引起感冒。故外出时脖子(大椎)要保暖;淋浴时也可用水冲大椎处,水温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艾灸大椎穴不仅可以祛风散寒,防治感冒,还能补气助阳,提升精力及免疫力。

方法: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在按揉过程中,可两手交替。

6. 点揉风池穴:风池穴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方法: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先用力点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只知道喝热水?不妨试试药茶

1. 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2. 贯众茶: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贯众茶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3. 姜枣茶: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常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寒从脚底生”。因为足在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方法:坚持每天用温热水(或中药液)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增进血液循环。

预防冬季感冒,这几点很重要

NO1·及时增添衣物很重要

受凉是引发风寒感冒的一大因素,有很多人畏热或者是自己不注意,不记得及时增减衣服,甚至是食用冷饮、喝冰水,这些都会诱发感冒,所以秋冬季节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早晚天凉的时候,尤其是骑车的朋友们,需要多穿点衣服,而等到中午天气转热则可以脱掉外套。

NO2·多喝水、多吃水果

冬季天气干燥,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诱发感冒或者呼吸道疾病,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进而保持其低于细菌病毒的能力,同时多喝水还有利于身体排毒,预防感冒。同样的,多吃水果也是可以增加水分摄入,还可以摄入维生素和其他营养元素。

NO3·保证空气流通

很多人冬季觉得冷,就不愿意开窗通风,但其实每天保持空气流通非常重要,既能保持空气清新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如果觉得天气特别冷,可以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NO4·避免接触感染源

除了普通的风寒感冒,病毒性感冒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病毒性感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患者接触过的物体传播,传播途径比较多。所以在病毒性感冒肆虐的时候我们要少去人流密集的区域,和患病人群也要少接触,避免被感染。

NO5·泡脚、锻炼,保证睡眠时间

要想预防感冒,增强自身抵抗力也很重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曾庆机体的免疫功能。锻炼则可以增强体质,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可能性。充足的睡眠同样也可以增强免疫力,加强自身防御体系。

上面这简单的几招,您都学会了吗?冬季感冒来袭,你准备好了吗?也许您还在为感冒的性质犯迷糊了吧?来一起认识一下他们^

相信很多坐办公室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外面冷飕飕的,办公室供暖又太热,人在这样忽冷忽热的环境中,其实很容易感冒。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感冒和普通感冒的不同之处。

普通感冒和冬季感冒区别

普通感冒又叫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风热感冒有些区别。

风寒感冒顾名思义是受了风寒之邪。风热感冒就是受了风热之邪,多发于春天。其特点是气候闷热,湿度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爱吹空调等,受了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感冒都有鼻塞、流涕、发烧的症状。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于春秋,发热轻、恶寒重。

暑湿感冒是夏季特有的感冒,也就是俗称的热伤风。它和秋冬季感冒的区别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太多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感冒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就没什么效果,还会有一定副作用。

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 热伤风并没有传染性。但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比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门诊中大多数病人病情的急性发作都有一定的诱因,比如受凉、劳累、情绪因素等,也和感冒有一定关系。

感冒后需要注意的禁忌有哪些

1、忌乱服药

一些人感冒了,就会自行到药店选购感冒药。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感冒药成分常常会出现重叠,如果选择不当,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就有可能造成某种成分服用过量,不仅感冒治不好,而且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可给肾、肝带来功能损害。感冒患者在选择感冒药时,一定要详细看说明书,选择针对症状最重的那一种买(比如咳嗽、流鼻涕、头痛等症状),吃一种就行了,药物选择无需太多。

2、忌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上班的白领可要注意了!特别是近期天气变化大,处于封闭的办公楼内很容易办公室感冒扎堆。由于因为目前很多抗感冒、止咳和止痛药中含有可能引起口干、鼻干和眼干的乙酰氨基酚、组胺拮抗剂等,对泪液分泌机能受阻的隐形眼镜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经常擤鼻,可能会将细菌带到镜片内,细菌沉积在角膜与镜片之间,很容易感染眼病。因此眼科专家提醒,感冒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隐形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负担。

3、服药后不要喝咖啡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服用感冒药后会感到疲惫,无办法集中精神工作,无奈之下选择了浓咖啡提神,殊不知,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抗过敏成份,用以缓解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伤风感冒药普遍含有苯丙醇胺,若与含咖啡因较高的咖啡一并服用,则有可能引致血压急升,严重可致命。

注意饮食禁忌 这6类食物不可碰

1、甜食

在感冒期间不能吃含糖量比较多的水果以及甜品点心,因为甜食会增加痰液的粘度,导致腹部胀痛等等,比如菠萝,甘蔗,葡萄,芒果等尽量不要吃。

2、高盐食物

在感冒期间要减少盐分摄入量,这样才能够提高唾液里面溶菌酶的含量,有效的保护咽喉部的黏膜细胞,同时能分泌出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身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感冒期间每天的吃盐量控制在五克以内。

3、粗纤维食物

感冒期间人的胃动力会变得越来越弱,此时应该少吃一些粗纤维食物,比如韭菜、芹菜等,否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4、浓茶以及浓咖啡和烧烤类食物

浓咖啡及浓茶里面含有的咖啡因会引起消化道不适,甚至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另外感冒期间也不能吃一些煎炸烧烤的食物,比如炸鸡、烤肉、薯片等,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延长康复时间。

5、避免吃刺激性的调料味

我们平时炒菜时离不开调料的,但感冒时不能吃一些强烈刺激性的调味,比如咖喱、胡椒等,它们会强烈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患者咽喉部变得更加干燥、容易痉挛,从而引起呛咳以及鼻塞,加重病情。

6、柿子

柿子性寒,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但是风寒感冒患者不宜吃柿子,会加重身体中的寒气,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