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一感冒就捂汗,太危险了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通释》、《现代方剂学》、《外台秘要》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感冒之后捂汗出汗这件事儿。
在咱们中国的老百姓眼中,着凉感冒了,那就想办法出点汗就好了。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在我这样一个医者看来,这么做,的确有点吓人,甚至让我有一些心惊胆战。
还记得有一年,好像是秋冬交替的时节吧,我下班刚到家,就接到电话。这个电话是我的一个朋友打来的。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的老母亲感冒之后就失眠了,想请我去看看。
我在电话另一端,当时就奇怪了——感冒之后就失眠了?这是哪门子道理?
第二天,我就到这个朋友家里去了一趟。进了屋,发现他73岁的老母亲,蜷在床里面,正哼唧呢。我看了一下,老太太嘴唇发白,面色不好,两只眼睛闭着。床头柜上是满满一杯水。
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朋友告诉我,她的母亲,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完了,回家静养,想不到竟然受凉了,感冒发烧,浑身疼。怎么办啊?我的这个朋友略懂一点医术,就拿生姜、葱白一起熬水,浓浓的一碗药汁,让老母亲喝下去了,然后盖被捂汗。
结果,汗出来了,烧退了,但是从那天开始,老母亲就睡不着觉了!晚上后半夜一两点钟能稍微眯一会儿,然后就醒了,怎么也睡不着。晚上睡不着,白天也没精神,再加上手术之后身体未能完全恢复,所以状态是一天不如一天,现在食欲也不好了,总说自己口干、头晕,心里面乱跳,身上疼。
我听了这番话,脑袋嗡一下。我不无埋怨地说:“你给她发汗干啥啊”?我的朋友说:“着凉感冒了,外感风寒,不就是得发汗吗”?闻听,我无语。
我给老太太看了脉象,是细弱的,舌质淡白。我说,老人家这是血虚,需要养血。我用养血的专方四物汤打底,开了一个小方子。我的同学照着去做了,没过几天,老太太的状态慢慢转过来了。
在我同学向我道谢的时候,我告诉他,今后老人家再着凉感冒,你可千万别盲目发汗了。你这和害人没什么两样的。
随后,我把这里面的道理给我同学讲了一下。今天在这里,我也给你讲一下。
我们知道,中医里面在应对风寒感冒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解表的方法来调治。因此,就有了许多解表的方剂。在解表剂里面,专门有一类,叫做“扶正解表”。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患者本身有“正气虚”的一面。必须要扶正气,养正气,然后来解表。如果正气不固,你就解表,就容易伤及正气。
比如说吧,有一类,就是本身阴血亏虚,同时外感风寒的人。这类人就有“正虚”的一面。这里的“正虚”,其实就是血虚。这类人在一些年纪大人、动过手术的人、产后的人身上比较多见。他们在外感风寒之后,除了有无汗、身体疼痛、发烧等症状外,还有诸如舌红口干、面色苍白萎黄等现象。我同学的母亲,就属于这个情况。这个时候,你记住,是千万不能直接发汗的。
因为什么啊?中医讲,汗血同源啊。汗本身是津液所化。而津液又是组成血液的重要物质。你出汗,就伤津,伤津,就伤血。所以你出汗的同时,就是在耗伤血液。对正常人来说,出汗是可以承受的,不会造成影响。但是血虚的人不同啊。一边血虚,你一边出汗,这血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正因如此,中医先贤才告诉我们:夺血者无汗,多汗者无血。
那么,面对这种阴血亏虚,又外感风寒的人,医家怎么办?往往用葱白七味饮加减。基本配伍是葱白9克,干葛9克,新豉6克,生姜6克,麦门冬9克,干地黄9克。这里头,麦冬、地黄都是养阴的,葛根也有生津之能。在此基础上,用相对平和的解表之品,如豆豉、葱白、生姜等来解表邪,这样就妥帖安全了。当然了,这样的方子,一般老百姓可能不会用。这就需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了。
总而言之吧,我认为,我们普通人要摒弃,或者说认真对待感冒之后发汗这件事儿。严格地说,有很多情况下,盲目发汗是不可取的。比如说前面讲的阴血亏虚之人,就不适合。我同学的母亲,为什么忽然就失眠了?还心悸、乏力、唇面淡白?就是因为血虚,心血难以养神,不能滋养头面。这就是一个不好的结果了。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了。我不知道我写的东西,您看懂了没有。我希望我的一点粗浅经验,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