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背后的真凶令人胆寒,让医生为你详细解答

文 / 蔡医生
2019-05-09 09:21

“感冒”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有自限性,可以表现为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咽干、咽痒、声嘶、头痛、发热等表现,但若单纯的感冒,那哪怕不用药,疾病也会慢慢自愈。下面就分享一个病例,值得急诊医生重视、警惕。

前段时间有个23岁的小伙子来院就诊,以头痛、鼻塞来院就诊,先后被两位老医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来院的时候仍要求更换药物,最后这个病人被要求做颅脑CT,结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令人不寒而栗。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破裂,最终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该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其他原因还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病、动脉闭塞、颅内肿瘤卒中等等,甚至口服避孕药和滥用药物也可引起。这个小伙子经过颅脑CTA最终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病情较轻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而重者可发生昏迷,致死。多数患者发病前都有个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以头痛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多为突发剧烈的全头痛,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抵抗,Kernig,Brudzinski症),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表现。疾病起病后可行颅脑CT检查来可确诊,出血早期较为敏感,可检查出90%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若颅脑CT未见异常,但仍高度怀疑该病,那么可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若检查出均匀的血性脑脊液,那么也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主要是防止再出血,降低颅脑压,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预防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有部分患者存活下来也遗留永久性残疾,主要是认知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急诊科在临床上的工作疾病复杂,多样,稍有不慎就容易坠入深渊,这也给急诊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时候病人对当班医生有“看法”,不愿意配合检查,也又是另一个麻烦。

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蔡医生。